“三会制”优化学校管理机制

本报记者 孙世杰
  高密市阚家镇绿色田野里、村庄边,一处处红白色带相间的围栏分外鲜明。镇教管办的白纯刚老师告诉记者:“这是围护大口井和塘湾的围栏,警示孩子别靠近。”
  “设围栏是学校理事会为保护学生安全办的实事。”教管办主任李森源说,“2012年开始,我们在全镇所有学校、幼儿园推行学校理事会、校务委员会、家长委员会制度,开门让群众参与办学,家长、教师民主治理学校,有效地推动了镇域教育和谐发展,提高了群众满意度。”
学校理事会:帮学校解困分忧
  民营企业家徐林收多年来热心助学。2012年,徐林收捐资1500万元,新建了公办阚兴小学和幼儿园,办学条件是全市农村学校最好的。当年秋天,附近8个村600多名孩子顺利入学。
  新学校成立办学理事会,徐林收当选为理事会主任。了解到新分配青年教师食宿不方便的情况后,理事会筹资建设了青年教师宿舍,配齐空调、浴室、整体厨房等生活设施,解决了教师的后顾之忧。
  “理事会每年都给学校办好事,像免费给新入学的孩子配发校服、奖励师生、绿化校园、免除教师宿舍水费等。”校长宋刚说。
  双羊小学校园内原有个干涸的大湾待填平。学校理事会牵线搭桥,由一家苗木企业出资填平,栽上花木,成了校内风景线。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据统计,全镇学校理事会为学校办实事80多件,成为重要的办学力量。
  “给学校办点事,是为了让乡亲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愿意为此努力。”坊岭小学理事会主任李春德说。
校务委员会:学校的事情大家说了算
  张子晏做了多年校长,有丰富的管理经验,但是3年前,他刚调到初家中学时,却遇上了“很头痛”的事。
  “当时,教师上访的特别多,反映考核不公正问题。”张子晏回忆说。
  教师们对新校长说,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不公开,不知道怎么评的分数。于是,学校召集全校教职工讨论研究,通过了新的考核方案。同时,公选7名认真公正的教师代表组成民主考核小组。每到期末,民主考核小组全权负责对教师考评,全程公示,教师们有意见,可以复查质询。考核公开公正了,教师们就心平气和了。
  在这个基础上,初家中学又设立了教师意见征询小组、食堂监管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组成了校务委员会,代表教职工全面参与学校管理、决策监督。学校风气清亮了,教师把心思都集中到了教学上。
  “学校是大家的,大家的事由大家说了算。”张子晏说,“公开就有公信力。民主管理消解了矛盾,也凝聚了大家的办学智慧。”
  在双羊小学,校务委员会主持教学研究,启动了星级阅读、“作文漂流”活动,推动了教学改革。“原先,学生一个学期阅读量不足1本,现在,人均阅读量在5本以上,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校长王波说。
  如今,在阚家镇各学校,校务委员会参与学校决策管理监督已经成为新常态,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家长委员会:把家长力量引进校园
  记者赶到坊岭小学时,正是放学时。一队队穿着粉红色校服的学生,齐声背诵着经典走出校门。等候接孩子的家长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放学时背诵经典,是我们家长委员会出的主意。”校长张伟笑着对记者说。
  坊岭小学过去因为办学条件落后、教师老龄化等,家长反映的问题较多。张伟当校长的第一件事就是征询家长意见,选举成立了家长委员会。在成立仪式上,学校向11名家委会委员颁发了名誉校长聘书。“家长最关心孩子的教育,请家长参与管理,让家长的诉求变成学校的追求,才能办出让社会满意的教育。”张伟说。
  家委会委员和校长对桌办公,定期到课堂听课,参加学校活动。家委会还建立了“意见账本”,对合理的意见和校长逐条协商落实。委员们提出,有的孩子不认真听讲,作业完成不好,学校随即加强了学习规范和学法指导教育;在家委会的建议下,学校对升旗活动进行了创新,使升旗仪式成为学生喜欢的活动;家委会还倡导企业捐资设立了奖教奖学金。现今,该校办学水平上升到全镇前列,家长满意度在99%以上。
  “原先在阚兴小学门口有几个流动摊点,向学生兜售小吃。考虑到食品安全,学校多次劝阻,始终解决不了问题。后来家委会出面做工作,摊点居然全被劝退了。”李森源介绍说,包括家校矛盾等一些棘手的问题,有了家委会的支持和协调,解决起来容易多了。
  “阚家镇建立‘三会’机制,让相关方共同参与办学、协商管理,建构起体现现代学校制度导向的教育公共治理机制,改善了教育服务供给和办学环境,自然也就赢得了社会的支持。”高密市教育局副局长姚灵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