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为本 创新为魂
发布日期:2015-05-1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701次
本报记者 朱年强
2013年以来,曲阜市田家炳小学在校长陈维祥的带领下,逐步构建起苦学实干、改革创新的管理文化。
作为一校之长,陈维祥带头学习,每天坚持读书、读报不少于两小时,《人民教育》、《山东教育》等每期必读。2014年共读书15本,积累剪报资料16本。陈维祥以深厚的业务积累和丰富的理论实践经验,被河南省周口师范学院聘为兼职教授,定期讲授学校管理和教师专业成长理论。
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心。为抓好课堂教学,陈维祥蹲点课堂,每天听课不少于一节,每学年听课在260节以上,每年写出评课稿100篇。他有时以短信的形式点拨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努力的方向;为外出学习教师写的心得和读书笔记撰写评语,并在业务学习时向全校教师展示;为各级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免费赠送教育刊物。在他的倡导和示范下,全校教师开展“一日一课”活动,打造精品课堂,让课堂成为学生感悟生命的知识场所。学校每天安排一名教师执教公开课,并组织相关学科教师开展评课活动,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学校抓课前环节,教师集体备课,集思广益,潜心研讨教材,精心设计教案,探讨高效学法;抓课堂环节,以全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尝试高效教学模式,运用高效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深化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抓课后环节,对授课中的亮点、特色、存在的问题剖析根源、交流评议。在学校各项制度的激励下,教师们爱岗敬业,干劲十足。
陈维祥改变学校管理方式,实施“走动式管理”。他走进课堂,走进课间,走进办公室,走进教师心里。他坚持每天写“走动式管理日志”,及时总结管理经验,仅一年的时间,他的“走动式管理日志”就达16万字。
田家炳小学不断创新,提出“三分教学,七分管理”的课堂管理理念,即指导教师在课堂上拿出30%的时间用来学生展示、教师点拨、师生互动;用70%的时间管理学生,让学生坐得住、听得进。学校举办“三分教学,七分管理”教师征文比赛,出版教师“三分教学,七分管理”专辑;分步实施“师退生进——自主学习”。在“师退生进”的课堂上,字词学习、探究、汇报展示全由学生独立完成,缩短教师讲授时间,让课堂成为知识思想的集散地、文本与生活的对接舱。学生在课堂上变得越来越灵动大气,个性张扬,师生共同演绎着生命课堂的精彩,共同分享“管理红利”。
学校改变班级管理方式,开展“四方会谈”活动,向学生、家长、任课教师征集班级管理及工作建议。采用“吃蟹式”落实法,精拨细挖,将管理做到极致。正班风从正班干部开始,36个班同时给班委成员和课代表定事、定岗、明责。各班语文、英语课代表每天早上提前20分钟到校组织和管理晨读。不论教师是否到校,不论同学是否到齐,课代表和班干部先一步营造出温馨的读书氛围,感染每一个走进教室的同学自觉加入晨读中。学校制定了科学民主的班干部任用与更换制度,将“后三排”直接改为“前三排”,将学习自觉性高、成绩稳定且优异的学生后移,建立大班额中的“稳定后方”,并给予这部分学生学习自主权,指导他们合作学习。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