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破解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体制,实施学区制改革

本报记者 孙军
  近年来,青岛市注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市级统筹,积极探索诸如集团化办学、建立教育联盟、名校办分校、跨区域合作办学、高校或科研院所辐射中小学等义务教育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破解制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体制问题,努力办好每一所中小学。做到了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形成了布局合理、资源充足、公平普惠、质量优良的义务教育发展格局。
  据介绍,目前,该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达到比较高的水平,8个区(市)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督导认定,专项考核成绩在山东省17市中居第一名。2014年发布的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教育现代化监测评价与比较研究报告显示,从教育事业发展、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综合分析,该市排在第五位。其中,教育公平指数排在第四位,市域内义务教育校级均衡程度排名第一,教育条件保障指数排在第八位,经费投入排名第三。
  据了解,在建立学区制管理保障机制方面,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先后制发《关于开展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和《青岛市基础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实验实施方案》等文件,将“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纳入全市确定的14项改革实验中,并将学区制改革纳入43项具体的改革试点任务。市政府专门召开优先发展教育等会议,就各项改革亟需政府层面解决的问题出台文件,保障改革试点工作顺利推进。2014年,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加快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15年,各区市50%以上中小学参与名校办分校、委托管理、集团化办学、高校或科研院所辐射中小学等学区制改革;到2016年,各区市80%以上中小学参与办学模式改革,校际间、区域内、城乡间义务教育学校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青岛市基础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改革实验实施方案》提出:“进一步完善教育投入机制。市本级加大财政投入力度,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市、区(市)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等方面向财力困难区(市)、镇(街)和相对薄弱学校倾斜,缩小办学条件差距。”《关于加快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指导意见》提出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开展学区制管理的区(市)和实施跨区域办学的优质中小学(含民办学校),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出台《关于加快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教育督导部门将学区制管理、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等工作纳入对政府教育工作的重要督导指标。”
  在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学区制管理机制方面,青岛市坚持多措并举。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分别成立市政府、市教育局和各区(市)三级领导小组,科学制定区域内推进学区制建设工作方案,分阶段、分步骤组织实施。二是建立定期调度和定期召开现场会机制。市教育局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了解区(市)推进学区制等改革情况,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三是建立专项奖励机制。从2013年起,市政府设立“教育改革创新奖”和“优先发展教育奖”两个奖项,每年安排200万元,对在教育体制改革试点中有创新、有突破的有关部门、区市和学校进行表彰。四是建立校长教师交流和培训机制。市教育局提出:“每年交流人数不低于学区内教师总数的10%,骨干教师交流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30%,干部、教师交流采取‘人走关系走’或‘原单位保留关系’两种方式。并探索在学区范围内统一开展教师职称评聘工作。”五是建立加强基础教育设施建设机制。六是建立中小学现代化学校建设机制。目前,全市超过60%的中小学达到现代化学校标准,为推进中小学办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硬件和软件基础。七是建立严格实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制度。
  在加快学区制办学模式改革过程中,青岛市出现了一批先进典型。诸如市教育局建立“优质中小学跨区域合作办学”模式。从2014年至今,由市教育局牵头,组织6所优质中小学与11所新建或发展中学校签订跨区域合作办学协议,开展跨区域合作办学,把优质学校的先进办学思想、教育理念、管理方式和教育教学方法等输送到新建或发展中学校,使新建或发展中学校快速跨入全市名校行列。市南区建立“学区管理共同体”模式。以初中招生服务范围为基础,将全区10所初中、28所小学、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划分为六大学区。学区内统筹招生培养、统筹教师资源、统筹课程建设、统筹教学研究、统筹教育资源、统筹家长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市北区建立“教育发展联盟和集团化办学”模式。按照小学升初中学区划分,成立8个教育发展联盟,将学区内中小学、幼儿园统一纳入联盟管理,就近合理组建一个大学区,以区域教育联盟的方式,实行区域一体化发展,做到共享优质人力资源和设施资源等。原开发区、崂山区、城阳区建立“高校辐射中小学”模式。构建高校辐射中小学合作办学机制,依托高校的师资、实验设施、科研力量等优势资源,借力提升中小学办学水平。如原开发区教体局与中国石油大学、山东科技大学、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黄海学院等签订协议,挂牌建立4个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目前,该区域多数中小学实现与高校在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课程开发、综合实践开展、学生个性培养等方面的合作。即墨市建立“集团化办学”模式,此模式作为山东省基础教育改革试点项目,成效显著。即墨市专门出台《即墨市集团化办学指导意见》,对集团内学校实行“七统一”管理,统一协调干部教师队伍,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组织教学质量分析,开展教育科研活动,分配升学指标到集团,评价考核机制,培训干部、教师。集团内相对薄弱的学校都能享受到即墨28中等校的优质教育资源。西海岸新区、平度市、胶州市推行“城乡一体化”模式。城乡学校之间建立捆绑式共同体,在师资配备、学校管理、教学研究、学校文化、活动开展、考核评价等方面建立帮扶合作、抱团发展的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