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今年中职技能大赛有亮点

  本报讯(记者 孙军)连日来,3000名师生同场竞技的2015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职业技能大赛分别在全市15所中职学校拉开帷幕。这次大赛涉及40所中职学校,有参赛学生2846人,参赛教师224人。
  据了解,大赛共设18个专业大类94个比赛项目,既有2015年的45个国赛项目,也有根据青岛市实际产业设计的特色项目。大赛项目强调与青岛市产业发展的同步,涵盖了农林牧渔类、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群对应的骨干专业,与青岛市产业结构基本吻合。比赛项目既有学生比赛项目,也有师生共同比赛的项目,如数控车加工、维修电工、动画片制作、数字影视后期制作技术、建筑CAD等,旨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除此以外,大赛还设置职业英语、数学、计算机、创业教育、艺术教育、学前教育对应的主要技能类项目,是历年来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
  在青岛电子学校的电子商务技术赛点,记者看到,学生3人一组,有的坐在电脑前紧张地忙碌着,也有的在摄影布景前为商品拍照。来自青岛杰邦科技公司的信息化建设专家安海东是该项目的校外指导教师,也是该项目的国家级裁判。他介绍说,电子商务项目要求学生在3小时内在虚拟平台上完成网店的搭建、文案、运营等步骤。学生需要在提供的10种商品中任选3种,并搭建平台、作出文案、策划营销、装修店铺,甚至包括制定退换货流程。这个项目考查学生多学科的综合素养,也考验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非常符合当前社会提倡的创新创业趋势。
  “今年,市教育局正在建立职业技能大赛题库,抽测所有直属中职学校。”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告诉记者,以往技能大赛有“为赛而赛”的应试现象出现,而且普通学生的技能水平与参加大赛的选手相比有较大差距。为了提升中职学生的整体实力,市教育局陆续在骨干专业开展抽测活动,并逐渐扩大到所有专业,力争给学生更多实践、展示的机会,实现全员参与、教赛融合,突出普惠性。
  据悉,近几年,青岛市已建立由“校赛”、“市赛”、“省赛”、“国赛”组成的职业技能大赛体制。青岛市教育局职教教研室主任安善航告诉记者,今年的全市大赛具有四个亮点:一是完善大赛机制,促进竞赛的制度化、规范化。制定《2015年青岛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组织机构与职能分工》等10项制度,健全大赛的执行机构,设立技能大赛赛项专家组,实行裁判长负责制,出台裁判员管理办法,实行赛项监督与仲裁管理,完善监督员制度等。进一步规范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的运行,加强赛事管理,推进大赛制度化建设。二是注重技能引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立足于学生的成长、成人、成才,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举办技能竞赛活动,一方面增强学生利用课堂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加强实际动手能力;另一方面,坚持立德树人,磨炼学生的意志,增强学生的信心,培养学生遵规守纪、勇于创新、争先创优的意识。三是对接产业需求,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大赛在赛项设置上强调与产业发展同步,涵盖的专业面广。在94个比赛项目中,涵盖农林牧渔类、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群对应的骨干专业,与全市的产业结构基本吻合。以大赛为契机,调整专业布局与教学改革,为全市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四是重视质量和效应,增强技能大赛的普惠性。近几年,全市已经建立了由“校赛”、“市赛”、“省赛”、“国赛”组成的全市职业技能大赛体制,建立了市财政专项经费保障机制,开创了“校校都参与、专业大覆盖”的生动局面,彰显了技能大赛参与面的普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