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就在你身边

枣庄市市中区光明路小学 金殿居
  枣庄市市中区光明路小学重视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设立了专用科技活动室,购置了科技实践用品,成立了观察种植、科学实验、奇思妙想等13个小社团,在校报《光明园》开辟科技专栏,每年举办科技活动节展示学生的科技成果。学校近年来屡获全国、省、市科技创新优秀组织奖,成为枣庄市首批知识产权教育实践基地,校本教材《家政课》获山东省一等奖。
  作为科学课教师,我结合课堂教学,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指导学生动手探究,撰写科学小论文,设计科学探究手抄报,辅导的学生的科技发明作品“捣蒜器”获省一等奖。我引导学生阅读自编的科普童话《飞天和奇力子的科学探秘之旅》,普及科学知识,让学生生发探究的热情、体验成功的快乐、收获智慧的成果。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感性活动,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我利用科学课教学生做一个细心人,从身边的一草一木开始留心,观察校园里的植物,观察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观察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小动物,观察土壤、水、云、雾、雨、雪、霜,观察我们吃的食物。如学习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动植物》一课时,我指导学生学习观察,从宽敞明亮的多媒体电教室到整洁优美的操场,从摇曳多姿的梧桐树到五颜六色的花草。走出校园,学生看到了一望无际的绿色田野和清澈见底的池塘。这样优美的环境,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怎能不激起大家去认识、利用、保护自然环境的信心和决心呢?
  鼓励学生“动手做”,也是科学课的灵魂。在学习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植物》一课时,我让学生去种、去养各种花草,去观察、记录花草的生长过程,然后再讨论交流、自我评价。只有让学生亲自做了,才能让他们学会科学方法,体验成功的乐趣,理解科学的含义,才能真正做到“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在学习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水在哪里》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探究水在自然界的分布,让学生带着捕捞工具到污染严重的小河打捞塑料袋、塑料瓶等。引导学生人人参与活动,人人动手操作,让学生动起来。我还利用《玩具里的科学》、《拆装玩具》等课,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并展示两件自己用废旧塑料瓶制作的作品:一件是用废塑料瓶做成的压缩空气“水火箭”;一件是用废塑料瓶做成的空气占据空间演示实验装置。我还简要介绍所用材料及做法,满怀激情地鼓励学生:“生活中,许多废旧物品既污染环境,又不美观。只要我们用心加工,它们就会变成有用的东西或一些可爱的小摆设。”在我的鼓励引导下,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设计,自主选择材料、构思尝试、实验改进,设计出各具特色的作品。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是在解疑、释疑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根据目标制定策略,选择材料,进而按自己的想法进行研究。如学习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下册《我们吃什么》一课时,我让学生广泛搜集饮食与健康的有关资料并展开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学生们从每天吃的食物开始,调查了同学们每天早、中、晚餐的食谱,然后找来米饭、馒头、肉、蔬菜等分析每种食物的营养成分,通过上网、去图书馆查资料,拜访专家等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分析,制定了一套针对不同季节、不同体质学生的参考营养食谱,并设计一周食谱供父母参考。
  科技创新意识的培养重在知行合一。老师运用别开生面的导入、幽默诙谐的语言、惟妙惟肖的图画诱导学生细致观察、独立思维、深入分析、展开想象,学生便可兴趣盎然、思维活跃,会大大激发创新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