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灵浇灌科技之花
发布日期:2015-03-29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115次
本报记者 胡乐彪
近年来,滕州市西岗镇柴里小学将科技创新教育融入课堂,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学校2011年、2012年被枣庄市教育局评为“特色品牌建设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获枣庄市“科普示范学校”荣誉称号,2013年被山东省少年科学院命名为“科普基地学校”,学生多件作品获省和国家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奖。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科学课教师李心亭的努力。
李心亭1995年从枣庄师范毕业分配到西岗镇柴里小学教体育。2002年,他兼任了两个年级的科学课。体育专业毕业教科学课,能胜任吗?李心亭感到压力非常大。为了不“误人子弟”,放学后寂静的校园里,他独自备课;学校简陋的实验室里,他不厌其烦地学习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为了上好每一节课,他常常请教其他老师,亲自制作教具,课前做实验,准备充分了再信心满满地去给学生上课。慢慢地,他体验到了教科学课的快乐,深深爱上了这门学科。
2003年的一天,学校领导将滕州市教具制作比赛的通知塞给了他。看着通知,他想起教学生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一课时,全班50多个学生好奇地围着全校仅有的一台显微镜的情景。让每个学生都拥有一台显微镜该多好啊!于是,他为学生制作了一台简易显微镜。他带着这台显微镜参加比赛,竟获得了三等奖。正是这次比赛给了他莫大的鼓励,从此他便迷上了创新制作。
2010年,学校又一次将重任压在了李心亭肩上,让他主抓科技创新教育。
其实,早在参加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时,李心亭看到别的学校的学生站在展台前介绍自己的作品就羡慕不已。他暗下决心,要让自己的学生参加全国比赛。
此后的几年,为策划实施方案,他编写课程纲要,培训特长教师,落实课程计划,常常白天晚上连轴转。为辅导学生,有时中午饭他都顾不上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2年,在第26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该校参赛的3件作品得了两个二等奖和一个三等奖。但李心亭并不满足,因为只有获得一等奖的作品才有资格参加全国大赛。
为了实现让自己的学生参加全国大赛的梦想,他不断鼓励学生,同时自费购买了工具。家里60平方米的房子本来就不宽敞,他硬腾出半间来当工作室。好在妻子还算支持。
也就在那一年,枣庄市教研室启动小哥白尼创新大赛。柴里小学学生的作品被评为一等奖。这对全校师生是很大的鼓舞。
为参加第二届小哥白尼创新大赛,也为了参加第27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学校要求李心亭利用假期指导学生选题、制作等。开学后,李心亭和学校的科技骨干对学生的作品逐一评比,对于创意好的作品再进行启发,帮助学生深挖创新点;对于有创新点的作品,在制作上指导学生进行改良。有很多非标的零件连大人都很难做出来,别说学生了,这就需要辅导老师解决。
为了解决一个难题,李心亭苦思冥想,常常带着问题入睡,有时半夜有了灵感便马上起床,记录下来,上网查找验证。一个个小的零件,在市场上很难买到,只有找人加工。他有一个习惯,只要走路看到地上有小螺丝之类的东西,就捡起来,带回家放到一个盒子里备用。久而久之,那个盒子装满了各种各样的小零件。
李心亭的汗水换来了科技创新教育的累累硕果:学校科技小组有3件作品获第27届山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有两件被推荐参加国家级比赛。李心亭实现了带领学生参加全国比赛的梦想。最终,李心亭辅导的学生李颂在第27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得全国创新大赛最高奖——“中国科协主席奖”。
赛后从银川回到滕州,滕州市教育局、西岗镇教委的领导以及柴里小学的校长都到火车站接站祝贺,省科协也给枣庄科协发来贺电。在第6届全国中小学劳技大赛上,柴里小学荣获金奖一枚;李心亭辅导的学生获中国科技馆发展奖创意奖,登上了人民大会堂的领奖台;李心亭撰写的科技论文获省级一等奖,发明的烙画笔和放大机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他2012年被评为枣庄市优秀科技工作者,同年被评为枣庄市十佳科技教师;2013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科技辅导员;2014年被山东省少年科学院评为优秀科技辅导员。
面对成绩,李心亭没有满足,因为他还有更高更远的目标和理想。他说,身为班墨的后人和教书育人的老师,自己有责任引导更多的学生热爱科学,积极创新。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