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充满幸福成长的正能量
发布日期:2015-03-1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506次
本报记者 张桂智
课间,学生们在校园里快乐地活动着,成群的鸽子在校园内自由觅食、嬉戏。在诸城市西郊学校采访时,记者深切地感受到,这是一所美丽而温馨的校园,“阳光、乐观”像花儿一样在每个人的脸上绽放……
该校校长常建忠告诉记者,西郊学校秉承“培育阳光生命,奠基幸福人生”办学理念,着力构建充满生命情怀的校园文化。他说:“学校要成为阳光校园,要让每名学生都汲取到成长的正能量,每天都过得精彩一点,每天笑声多一点。”教师在课堂上的理念、态度、方法决定了学生的心情、态度和学习效果。课堂上,优雅从容、乐观向上的“阳光教师”用爱心和智慧温暖着每一名学生。每一间教室、每一堂课,老师们“微笑、点头、爱抚、弯腰、对话、赞赏”的行为细节,让学生觉得这个教室是“热的”而不是“冷的”,是快乐的而不是沉闷的,从而心情舒畅、活泼开朗地开展学习活动。
“内外兼修、德技双馨,拥有阳光健康的心理、博大真诚的爱心、热情自信的个性、善教会研的素养。”这是西郊学校关于“阳光教师”的标准。学校倡导教学相长、智能共生,致力打造阳光课堂。经过一次次破茧化蝶的磨砺,该校形成了阳光课堂的“三层次四环节”教学模式。其中,“宽厚”语文、“五步”生活数学、“动感”英语等学科教学实验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这种开放、民主的文化氛围里,每位老师都形成了独具个性的教学风格,而最受益的则是那些天真无邪的学生。
走进西郊学校,处处都能让人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这不仅来自校长、教师的强大“磁场”,还得益于该校在文化建设、主题德育、实践活动等方面,营造了一个让学生汲取正能量的“立体场”。
“她脸上常常挂着阳光一样灿烂的笑容,并将宽容、礼貌、热情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使人感到春日般的阳光与活力。”这是在二年级(4)班“文明礼仪之星”颁奖仪式上,中队委为获奖同学臧梓茹写的颁奖词。像这样的仪式,各个班级每周或间周举行一次。班里来了新同学,举行新同学欢迎仪式;某个同学过生日,举行生日祝贺仪式;新一轮班干部评选出来,举行任职仪式……
育德于心,成德于行。该校开展多彩的“阳光德育”活动,让学生经历生命成长的幸福过程。“阳光德育”行动规划坚持“小步子、低台阶”、“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使学生在广泛的主题阅读、实践行动、展示交流、反思评价中,实现德育的主题化、系列化、活动化。积极寻找课堂、生活和德育的结合点,系统构建校本德育课程,做到科科有德育、课课有德育。“文化中秋”、“清明踏青”、“今夏,我与阳光有个约会”等内容丰富的“第二课堂”,让学生能够充分展示自我,使德育有了更好的载体和依托。
“让每个学生都出彩。”这是西郊学校的老师们坚守的教育理念。副校长陈安乐介绍说,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让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在参与中历练本领、升华品格。学校还组建五花八门的学生社团,鼓励学生人人参与。以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等为载体,让每名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和成长点。学校实施“绿色多元评价”,依据“阳光德育”的基本内涵,实行“名生工程”和“星级评价”,从感恩、礼仪、劳动、活力、才艺、奉献、环保、科技等多个维度,实行多维、绿色、发展性评价。而最具特色的则是班班成立的“阳光小队”。这些“阳光小队”及时发现学生们的闪光点,通过征集稿件、DV拍摄等形式,随时进行红领巾广播点评,并且在校刊、校园网站上发布。通过这些方式,每名学生都能得到成功的体验,每名学生都为同学的进步而喝彩。
“在充满‘阳光’的环境中工作,我每天充满热情地与同事合作,面带微笑地同学生交流。”华丽梅老师如是说。
有阳光课堂的智慧生成,有阳光德育的细雨滋润,有阳光活动的实践磨炼,诸城市西郊学校的学生们正如向阳花朵儿,骄傲、美丽地绽放。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