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每一个孩子享受优质教育

本报记者 葛桂昌 通讯员 卞清君
  莒南县近3年先后投入10亿元,对城乡教育软硬件设施进行大幅度改造提升,使全县校容校貌实现了“脱胎换骨”的变化。近日,记者在莒南县采访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莒南县最坚固的楼房不是在商业小区,而是在学校,最漂亮的楼房是乡镇中心幼儿园。”
建好每一栋校舍
让每一个孩子远离危险
  坐落于城乡接合部的莒南县第五小学,教学楼、餐厅、幼教楼、图书馆、体育馆、塑胶操场等一应俱全。校长宋现军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是参照苏州、无锡等发达地区学校规划的,但建设质量高于他们。”据了解,这所惠及周边数千个家庭的学校,共计投资7200余万元,而这样的教育基础设施精品工程,仅2012年莒南县就一次性启动了34个,当年投入1.6亿元;2014年,莒南县又投入7.73亿元,集中开工建设了临海新城高中学校和莒南第十一小学、莒南第二小学新校区等127个校舍标准化建设项目,打响了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攻坚战。这对财政不算宽裕的莒南县来说,称得上一笔大投入。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的利益,每个家庭的孩子都应该接受公平的优质教育,而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直接影响着这些孩子和家庭的未来。我们要带着使命去做,带着责任去做,带着感情去做。”莒南县委书记陈一兵说。
  莒南县教体局局长张振群介绍,莒南县人均财力居于全省后列,学校建设最大的困难就是资金问题。县委常委会、县长办公会定期专题研究部署教育工作,把中小学校舍标准化建设作为推进教育公平、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目标,列入全县“十件民生实事”,并将校舍标准化建设工作纳入对镇街、开发区年度工作责任目标考核,加大考核权重。这一系列措施,有效确保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标准化幼儿园建设的顺利进行,使莒南教育走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办好每一所乡镇幼儿园
让农村孩子赢在起跑线上
  “以前幼儿五六岁才入园,现在3岁就抢着入园了;以前每年有200多个幼儿生源流失到周边地区,现在仅中心幼儿园就招收了305个孩子;以前全镇有7所民办园,现在只剩下一所了,还主动申请纳入中心园统一管理。”汀水中心幼儿园位于莒南县最西北角,园长赵春成一口气对比了好几个“以前”和“现在”,感慨“这都是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带来的变化,以前农村的老百姓想都想不到”。
  在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过程中,莒南县委、县政府想方设法克服经济基础薄弱、财政经费紧张等困难,严格按照山东省级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认定评估标准,大力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在全县12个镇街建起了15所中心幼儿园,并于2013年12月全部顺利通过省级中心幼儿园评估认定,让革命老区的农村娃上了达到省级标准的乡镇中心园。
  据统计,莒南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已投入资金1.2亿元,共建设公办幼儿园82所。
  为提升幼儿教师专业化水平,莒南县将乡镇中心幼儿园作为与乡镇中小学平级的法人单位独立设置。2013年暑假期间,该县面向全县学校幼儿园的在编在职教师,公开考选了21名乡镇中心幼儿园业务(副)园长和21名保教主任,为全县乡镇中心园考选配齐了园长、副园长、业务骨干,将一大批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调配到幼儿园工作,使学前教育软件、硬件建设水平实现历史性突破。
建好每一处“爱心餐厅”
让每一个孩子吃好饭
  “以前我们吃饭只能在宿舍或者教室里,现在我们也能像大学生一样坐在宽敞明亮的餐厅里吃饭了。而且,各种各样的饭菜我们可以随便挑选,想吃啥就吃啥。”在莒南县大店一中爱心餐厅里,初三学生庄洪强神采飞扬地向记者介绍着学校今年暑假后新启用的餐厅。据了解,该餐厅从去年8月份开始筹建,投资500万元,可以容纳全校1200名师生同时就餐。像这样的学生餐厅,今年以来,莒南县先后启用了13个。
  张振群介绍,为改善学生集体用餐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吃上热饭,吃好饭,去年,莒南县在进一步加快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和标准化幼儿园建设的同时,启动了农村中小学学生餐厅建设工程。全县集中建设了中小学学生餐厅13处,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2014年,莒南县又规划建设了115个中小学食堂和餐厅项目。
  为缓解县乡两级财政困难,莒南县教体局等六部门联合牵头,在全县开展了“端起碗、想起您”爱心餐厅捐建活动,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互利共赢”方式,积极引导县内外爱心人士捐资助学,在全县农村中小学建设“爱心餐厅”,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亲情关爱,感受社会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