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信息化教学成为课堂教学常态
发布日期:2014-12-1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445次
本报讯(记者 王文杰)“一张嘴、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这是多少年来我们最熟悉的教学方式了。而现在,临沭县最北面的乡镇小学——青云镇车庄小学就告别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交互式电子白板、PPT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自2012年以来,临沭县坚持“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以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均衡化”发展战略,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资源建设和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为中心,以机制建设和应用培训为保障,在县域层面深入推进教育信息化,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健康、快速、均衡发展。
“与其被动接受不如主动适应”。该县充分认识到教育信息化进入课堂是历史的必然,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是时代的必然要求,谁抓住了信息化谁就抓住了教育的未来,教育信息化必将改变教师和学生的学习生活。如今,在临沭县的校园里,作为教师法宝的传统教具已逐渐退出教学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的多媒体、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教学工具。随着信息化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信息化教学已成为该县课堂教学的常态。
自2012年以来,临沭县已投入5400多万元建设“三通工程”,开通机构云平台44个,发放师生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近6万个,更新交互式电子白板527套,建起自动录播教室33个,全部升级改造了114所学校的校园网。全县师生通过个人学习空间发布教学视频24万多个,发表教学资源和文章277万余篇,视频浏览数达608万次,文章浏览数达5331万次。
该县还依托教育资源云平台,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打造了临沭“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工程,盘活了近亿元的硬件设备,基本实现了“宽带网络校校通、优质资源班班通、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让农村学生不出学校就能收看到县城优秀教师的讲课视频,有效地破解了农村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难题,实现了教育公平和优质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工作走在了全市乃至全省前列。
“通过自动录播教室,全乡镇所有的村小师生都可以直接观看中心小学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视频。”该县青云镇中心小学校长高连军介绍说。全县还依托教育云平台“空中课堂”、“空中教研”等,实现了城乡学校的联合教研,偏远乡村的教师足不出户便可通过网络空间与名师面对面交流,农村学校的稀缺课程资源不再稀缺。
为加快推进全县教育信息化工作,促进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工作的深度融合,提升全县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该县教育体育局下发了《关于开展信息化课堂教学达标活动的通知》,通过开展信息化教学达标活动、信息化课堂十佳教师评选、信息化教学与质量提高月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促进教师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改变,提高了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实现与课堂教学的融合创造了条件。
经过近三年的教学实践,现在,临沭县的教师们在课堂上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已得心应手,信息化教学已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