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台阶
发布日期:2014-12-1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236次
本报通讯员 吴蓓
近日,滨州市滨城区教学研究室的老师们正抓紧时间审核各学校上传到全区“数字化教与学平台”上的优秀教学案例。原来,这是该区“数字化教与学平台”数据资源库建设的重要一环。
今年年初,该区经过多方论证,周密调研,正式启动了滨城区“数字化教与学平台”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区教育教学资源的高度共享和深度融合,有效助推了该区城乡教育一体化和教育现代化进程。今年10月份,该区成为山东省第一批教育信息化区域综合试点单位。
加大投入
为区域信息化建设筑牢根基
探索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和推进机制已成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新命题。
近年来,滨州市滨城区在数字化教学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和尝试。2003年,滨城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完成教育区域网建设,成立教育信息中心,通过光纤直接连接到乡镇办中心中学和中心小学;2010年启动滨城区区域网升级改造工程,实现全区所有学校100M光纤直联。2009年至今,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不断加大现代化教学设备的配备,加强管理和使用,先后通过山东省教育工作示范区的验收和国家教育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验收。截至目前,全区所有乡镇均通过滨州市“教育信息化示范乡镇”评估验收,有20所学校被评为滨州市“数字化校园示范校”,实现了数字化校园全覆盖。
“数字化教与学平台”
为区域信息化架起高速路
2014年初,滨城区新建“数字化教与学平台”,以信息技术和网络环境为载体,以贴近实用的众多功能支持教师个人空间平台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现在,全区所有专任教师已在平台上注册,在“宽带网络校校通”、“网络资源班班通”的基础上,基本实现了“网络空间人人通”。师生通过平台可以共享全区优质教学资源,有效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为全区教育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滨城区“数字化教与学平台”是结合新课改的教育理念,运用信息技术,实现教师教学内容设计、建库、实施,区域教育资源共建共享、互动交流的数字化教学系统。由资源整合共建共享平台、教师工作平台和学生学习平台三部分组成,是在网络环境条件下专门为教学管理人员、学科教师和中小学生创建的,具有特定目标要求的专业化工作和学习平台。平台的建立不仅让全区每个学生获得优质教育教学资源,还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时时处处交流协作与探究学习的愿望。
当前形势下,教育信息化不仅是带动教育现代化、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还是构建公平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滨城区加大投入,强化信息技术应用,实施了“班班通”、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建立了“数字化教与学平台”,在教育信息化进程中走在了全省前列。
教育信息化
为区域教育均衡插上腾飞的翅膀
滨城区不断加强教育信息化的建设与管理,成立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工作例会,制定了相关制度和《滨城区数字化教与学平台管理与应用办法》。还选聘专业技术人员和3~5名全区学科骨干教师组成了建设团队,负责对全区信息化平台建设进行质量监督和业务指导。得力的措施、高效的团队为滨城区的信息化试点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
日前,滨城区正借力山东省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的东风,以试点项目为抓手,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探索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体制机制,全面提升区域内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