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积极探索“智慧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
发布日期:2014-12-1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257次
本报讯(通讯员 刘淑艳)随时随地打开电脑或手机,登录云数字资源中心查资料、看视频,完成在线学习、在线作业、在线检测,用即时通讯工具与老师同学在线交流思想,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在威海不再遥不可及。
近日,记者从威海市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工作及培训会议上了解到,作为全国首批“智慧城市”试点城市,威海市将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以“智慧教育”项目建设为载体,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促进全市教育发展实现从均衡到优质到智慧教育的连续跨跃。
目前,威海市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打破区域阻隔、城乡分割,突破时间、空间限制,“名师现场教,学生随时学”,优质资源便捷高效地覆盖每1所城乡学校。截至今年9月,威海市网络链路全部实现了裸光纤直连,云计算数据中心、市区应用平台及资源库框架建设全部完成;全市普通中小学专任教师人手1机,普通中小学普通教室、专用教室多媒体化达到100%,远程自动录播教室、交互式多媒体教室的建成比例分别达到88.8%、80.4%以上;自主开发了4500节优秀学科课时视频、200余项优秀课题研究成果、100项班级管理及心理辅导课程、100项特色校本课程,全市名师的授课可以随录随播、优秀课程资源可以即查即用,农村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零距离”与名师互动,实现了城乡教师“同研一节课”、城乡学生“同上一节课”的跨时空、高效率互动交流目标。
教育管理的功能进一步增强,全市已建成集网上通知、传阅、督办等功能于一体的内部办公系统;建成集网上填报志愿、网上录取、网上查询等功能于一体的招生考试平台;建成集校车运营、学校食堂、校园重点区域监控等功能于一体的实时校园安全监管平台,并将各学校重点区域的3340个监控探头与110报警系统联网,24小时在线监控校园安全,全市累计投入教育信息化建设资金10余亿元。
据悉,两年内,威海市将建成智慧教育云平台,全面完成“三通两平台”建设任务,为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的日常工作、个性化学习、沟通协作交流等提供开放式、智能化、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一方面积极建设智慧教育平台,即建成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和建成网络空间服务平台,为教师、学生、管理者及市民提供工作、学习、交流及其他各种教育服务的信息化环境。建成教育资源服务平台,包括面向教育系统内部,通过整合录播教室功能、资源服务功能、即时通讯功能等,打造网络教科研平台,形成跨市区、跨学校、多角度的信息交流网络,实现网上教、学、研一体化;面向社会,采用共建、整合、引进等多种渠道丰富终身学习类课程资源,支持电视、互联网、移动网等多种信息传输模式,为不同类型的学习者提供满足非学历教育以及个性化终身学习等需求的多模式学习服务。建成网络空间服务平台,包括建成教育系统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市、县、校三级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初步建成具有本地化特色的教育管理平台,与上级管理平台互相联通,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务质量,打造顺应时代发展的良好的泛在学习、工作环境,为师生及家长提供无处不在的、随时随地的教育服务。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扩大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应用空间。探索扩大智慧校园、电子书包和翻转课堂实验范围,鼓励学校探索网络背景下教与学的新模式。拓展学习的时空界限,真正将微机室、家庭电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有机结合,为学生提供无处不在的学习资源,也为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提供支持;建立移动终端服务平台,全面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