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托举中国梦
发布日期:2014-12-1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200次
本报通讯员 孙作顶 李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之钙”,是当代中国的“精神之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近年来,聊城大学团委秉承“敬业、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以及“崇教、尚学、敦厚、奋进”的聊大精神,坚持“以内涵促发展、以育人为根本”的办学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宣传教育 示范引领
聚焦政策宣讲
十八大召开以来,聊城大学以召开座谈交流会、举办专题培训班等方式,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注重宣传教育、示范引领、实践养成,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聊城大学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为进一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动员和组织全校学生弘扬雷锋精神,积极奉献社会,聊城大学团委印发了《关于集中开展学雷锋主题活动的通知》,开展以“弘扬雷锋精神,深化志愿服务”为主题的学雷锋实践教育活动。3月3日,为组织广大团员青年深入学习雷锋精神,校团委组织召开学雷锋活动讨论交流会。“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中国好人”、全省道德模范、聊城大学青年志愿者总队名誉队长陈金良参加了这次交流会,为广大青年学生作了“学雷锋”主题宣讲报告。
聊城大学还广泛开展“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分享会、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优秀志愿者巡回宣讲会,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学习优秀毕业生服务基层、实现个人价值的优秀事迹。
今年暑假,政策宣讲被列为学校暑期社会实践项目之一。广大学生认真研读十八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深入研究学习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自全校二十余个学院的学生奔赴全国各地,围绕普法宣讲、十八大精神宣传、习近平重要讲话内容讲解等内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政策宣讲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自己所学倾力奉献群众,帮助基层群众了解国家大政方针与最新社会动态,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贡献青春和力量。
知行合一 持之以恒
建立实践基地
聊城大学将开展社会实践与学生自身专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机结合起来,积极支持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服务基层中提升自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每年都制定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并从活动主题、内容、形式、时间安排等方面做出明确要求。
今年暑假,为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地方发展和建设,校团委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精神为契机,开展了以“激昂青春志、助力中国梦”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校学生围绕理论政策宣讲、科技支农帮扶、教育关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喜迎校庆服务等领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社情,砥砺品质,在实践锻炼和服务群众中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行动托举中国梦,用青春唱响时代最强音。
为促进学生社会实践的长足发展,学校致力于建立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学校在各类企业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以及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学校团委联合团市委等部门,持续开展大学生赴聊城各县(市、区)挂职锻炼活动。7月14日,聊城大学选派优秀大学生赴阳谷县挂职锻炼活动暨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揭牌仪式在山东华珍堂阿胶有限公司举行。此后,文学院、法学院、数学科学学院、计算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的志愿者先后奔赴全国各地,在学校、企事业单位、基层政府挂职锻炼,并建立社会实践教育基地。
截至目前,聊城大学与聊城市委组织部、聊城团市委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大学生赴基层挂职锻炼活动已经连续进行了10年,先后有近万名大学生参加挂职锻炼。
传递温暖 阳光助梦
爱心播撒希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是奉献。奉献是崇高的品格,也是道德层面的主体内容之一。无私奉献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是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财富。多年来,聊城大学致力于帮扶弱势群体,并引导学生树立奉献、助人的理念,以点滴奉献传递爱心正能量,营造传递正能量的良好氛围。
爱心帮扶一直是该校团委开展假期实践活动中的重要环节。今年假期,聊城大学志愿者组成数十支爱心帮扶团队,深入基层农村开展“爱心助梦”行动。例如,政治与公用管理学院开展“敬老院里送清凉、传统美德在弘扬”送温暖活动;理工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前往东昌府区、开发区的施工工地,开展“服务进工地、解暑送清凉”活动。为促进大学生公益事业发展,传播正能量,7月25日,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心的力量、新的希望”暑期爱心支教队来到冠县东古城镇乜村小学,开展暑期爱心支教活动。他们关心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辅导“小候鸟”完成假期作业,陪伴“空巢”老人度过酷暑。同时,大学生志愿者还成立了科技支农帮扶团队。他们运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帮助农民科学种植养殖,提高生产效率,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知识,在奉献中不断提高自我价值。
青春无限 建功边疆
推广西部计划
自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推行以来,聊城大学致力于向西部地区输送高素质的优秀人才。2014年是全国大学生西部计划实施的第十二年。在201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组织实施过程中,聊城大学西部计划项目办公室着力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模式,精心组织,广泛动员,号召广大应届毕业生投身西部建设、建功边疆。全校共有632名学生报名参加2014年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94人入选,报名及派遣人数均居全国高校前列。
聊城大学团委坚持“大西部计划工作”理念,按照全员化参与、全程化引导、全方位协同、全面化推进、全过程服务的“五全”西部计划工作体制机制,提高志愿者的服务技能和服务质量;进一步完善“宣传发动、招募选拔、教育培训、跟踪调查、就业服务”5个环节紧紧相扣、全面涵盖、精细扎实的西部计划工作模式,把西部计划与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把学习宣传志愿者先进事迹与深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让志愿奉献精神在西部开花结果;把关心关爱志愿者的工作、生活与长远发展相结合,进一步坚定他们扎根、服务基层的决心和信心,促进大学毕业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人生价值。
自2003年至今,聊城大学共选拔665名优秀毕业生赴新疆、西藏、宁夏、四川、内蒙古等地从事志愿服务工作,人数位居全国高校之首。“弘扬繁森精神,西部建功立业”已成为该校一届又一届毕业生不变的青春选择和梦想接力,西部计划工作已成为该校的工作品牌和办学亮点。
聊城大学始终坚持把强化实践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完善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大力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升华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在服务他人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价值。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