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会“变脸”后备受家长青睐

刘印香
  过去,在我们学校召开的家长会上,班主任一般是主角。这种家长会,对有些家长来说是“批斗会”;对有些学生来说,是老师和父母共同召开的“阴谋会”;对有些老师来说,则是“讲者劳累,听者乏味”的“尴尬会”。在某种程度上,它会使学生家长产生心理负担和不适;而家长又会把这种负担和不适传递给孩子,使孩子对家长会产生抵触情绪。
  针对这种情况,学校专门召开了班主任讨论会,请大家建言献策、集思广益。最后,诸位班主任决定对这种家长会进行改革和创新。
  一、把学生推向舞台。原来,我们学校的家长会都是由班主任主持并发言;现在,家长会的主持人、发言人都是学生,只是老师提前选好主题,让学生采取轮流主持的方法。这样,学生成为主角,教师躲在幕后“摇鹅毛扇”,收到了神奇的效果。现在,每次开家长会时,学生都兴奋得像过年一样,争着上台展示,想让父母看看自己的进步和表现。家长们看到孩子争先恐后地发言,既惊讶又欣喜,都说孩子长大了。
  让学生代老师主持家长会,不仅给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而且让家长感到亲切、易于接受,还能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表现。这就为教师和学生家长搭建了一个沟通的桥梁。
  二、改变家长会的内容。在传统的家长会上,家长听得多而说得少、写得少。学校在家长会召开前要求班主任给每个学生发一个“温馨文本”,上面有5个设计好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写给父母的话”、“写给自己的话”、“同学的话”、“任课老师的话”、“家长的话”。其中,“写给父母的话”要求学生写出父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自己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并借此机会把自己内心的想法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与父母进行心灵的“亲密接触”;“写给自己的话”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自我教育;“同学的话”目的在于让同伴对某位学生进行评价,让这个学生体会来自同学的客观评判;“任课老师的话”是教师对学生作出的具有针对性的评价,为师生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家长的话”让父母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孩子,这种评价是一种亲情的自然流露和心灵的沟通。前四项在家长会召开之前由相应的主体完成,最后一项在家长会召开那天由家长亲自写。上述环节结束后,再把这份由不同的人对学生作出的评价交给学生本人。学生通过阅读这个“温馨文本”,体会来自老师、同学和父母的关怀。
  三、重视家长的意见反馈。家长会结束后,班主任还发放《意见反馈表》,请学生家长提出意见或建议。家长们很欢迎这样的家长会,提出了很多合理化的建议。学校及时采取措施予以落实,并总结经验,以逐步提高家长会的质量和品位。
  开好家长会,取得学生家长的支持,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好办法。让学生家长民主参与学校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的声誉,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
  现在,各位班主任老师根据本班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家长会模式,设计独具特色的家长会。家校双方在轻松、愉快的对话氛围中真正实现了互动,开创了家校合作育人的新局面。对于这种形式的家长会,学生家长感触颇深。他们普遍认为,这样的家长会不但让他们了解了孩子在校的各方面情况,还学到了许多教子经验。
  家长会“变脸”,是我们学校对传统家长会进行改革的一次尝试。这一举措不仅避免了家长会的形式化,而且提高了家长会的实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个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单位:滕州市东郭镇福和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