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慧家长 育栋梁之才
发布日期:2014-11-0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298次
魏建华
凡是家庭教育成功的父母,大都采取了科学的教子方法;而那些家庭教育失败的父母,则是采取了错误的教子方法。
现在,大多数学生家长已经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渴望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于是,很多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家庭教育,踊跃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积极地与孩子的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联系、交流。
笔者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家长对待孩子无外乎三种情况:一是事事管、时时管,做了很多事,效果却不好;二是什么都不管、什么都不做,放任自流,不闻不问,结果更不好;三是管但不全管,虽然做得不多,但都切中要害,孩子成长得很顺利。显然,“什么都做”和“什么都不做”都过于极端,失之偏颇,并不可取;而“管但不全管”,即“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是比较科学的方法。
有智慧的学生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做好以下四件事。
第一件事:不当“法官”,学做“律师”。有些父母看到孩子出了问题,便迫不及待地当起了“法官”。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如果家长不了解其内心世界,教育就无从谈起。因此,为人父母者要积极地了解孩子。而了解孩子的第一要务是呵护其自尊,维护其权利,成为其值得信赖和尊敬的朋友。父母对待孩子,要像律师对待自己的当事人那样,了解其内心需求,并始终以维护其合法权利为唯一宗旨。
第二件事:不当“裁判”,学做“啦啦队队员”。在人生竞技场上,孩子只能自己去努力。父母既无法替代孩子,也不该自作主张去当“裁判”,而应该给予孩子一种保持良好竞技状态的力量,也就是学做“啦啦队队员”。这样做能帮助孩子增强自信心。而且,这是家庭教育的核心任务。家长既要善于发现和赞美孩子,又要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失败,在挫折面前不气馁。
第三件事:不当“驯兽师”,学做“镜子”。孩子只有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但是,他们通常只能依据他人的反馈来认识自己。这时,父母的反馈作用即“镜子”的作用就显得很重要。家长只有不做“驯兽师”,学做“镜子”,才能帮助孩子提高自我意识,让孩子不害怕父母的“权威”,转而和父母沟通。
第四件事:不把分数当“命根”,而以培养好习惯为“要务”。过去,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大多数学生家长把孩子的考分视为“命根”。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基本上已经成为家校双方的共识。但是,仍然有少数家长没认识到这一点。众所周知,习惯决定命运。只要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家长就会梦想成真。这些好习惯包括早睡早起的习惯、正确的饮食习惯、运动的习惯、读书的习惯、自己收拾书包的习惯、先做作业再玩耍的习惯、保持清洁的习惯等等。
(作者单位:临朐县城关街道北苑初级中学)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