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做素质教育的先锋

本报通讯员 李小燕
  2008年,为响应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号召,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荣成市将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改造为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由于工作表现突出,从事职业中专英语教学的王雪贞被调到实践中心任组长。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综合实践教育中心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一切需要从“零”开始。王雪贞不畏困难,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带领整个团队一路走来,为荣成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作为一名党员,就要不怵难题,干就干出个样子来
  初到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的王雪贞是一个习惯了与职校生打交道的“门外汉”,好多问题一股脑向她袭来:传统教育理念如何向素质教育理念转变?十三四岁的学生对什么最感兴趣?推广什么课程可以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身为组长,王雪贞深感肩上担子的沉重。可是,她不但没有犹豫和退缩,反而激起了挑战困难的勇气。她心甘情愿为素质教育的推进开山破冰,担当素质教育的“铺路石”。
  那时候,每当忙完一天的工作,她就变成一只不知疲倦的“大蜘蛛”,挂在网上,在各大素质教育网站浏览、学习,进行理论充电,经常是不知不觉一挂到深夜。第二天,一到单位,她就把自己前一天晚上熬夜搜集整理的素质教育课程信息告诉其他老师,与大家一起讨论项目的可行性。学校安排她到潍坊、青岛、无锡、张家港等地学习。每次考察学习,她除了认真做笔记外,还带上照相机、摄像机随时拍摄,向当地老师请教管理和教学经验。在每次学习中,她都是马不停蹄。虽然很累,但她从没有抱怨过,总是为手头的教学资料又充实了不少而兴奋不已。
  为了尽快开发出合适的项目,她带领老师们走进城里和乡村的中学,深入学生中进行调研,带回了成千上万张问卷。为尽快掌握学生的兴趣点,她有时候连饭都顾不上吃,一页一页地翻看,一个一个地分析。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很多,怎么办?经过反复论证,她找准了学生兴趣、学校需求和教师能力的结合点,确立了电脑组装、魅力相片、剪纸折纸、篆刻、模拟驾驶5个项目。为了打造精品项目,他们反复讨论课程项目,一次次毫不犹豫地“枪毙”精心准备的课程方案。在研发项目的同时还需要装饰教室,她带领老师们设计方案,进行筛选。在筹备初期,数不清有多少个日子是在这样的亢奋与纠结中度过的。电脑组装、魅力相片、剪纸折纸、篆刻、模拟驾驶5门课程在一次又一次的讨论中成形,而此前盛放杂物的五间实验室也在大家的亲手装扮下变得氛围浓郁。这5个项目的研发为大家打开了思路,也为后续50多个项目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为一名组长,就要做好表率,团结大家一起干
  有老师这样评价王雪贞:“她为人随和、亲切,总是给人一种坚强、乐观、阳光的感觉。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她也只是把它们看作一次次锻炼的机会。从她的身上,我们总能找到坚定和自信。”建设综合实践教育中心,靠的不是一个人的力量,它需要每名参与者都尽快成为精通教育理念与管理实践的“专业教练”和“多面手”。为了让小组成员尽快成为行家里手,王雪贞充分发挥小组成员年龄不同、专业各异、个性有别的特点,根据个人的兴趣爱好,重新编排了内部训练课程。
  开设模拟驾驶课程时,为了熟练掌握机器的特点,王雪贞每天都在模拟器上坚持练习五六个小时,直练到头晕眼花;为了学习中国结的编织,她顾不得暑期炎热,开车到文登一家材料批发商那里,跟人家软磨硬泡,终于学来了手艺;为了学习剪纸,她四处寻找民间艺人。中午休息时间,她常常一个人呆在办公室里,上网查,下笔记,动手做,一刻也不闲着。她以行动的表率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带动大家,使大家无论是在课上还是课下,无论是干哪一项工作,都能够以团队为中心,全意全意、尽职尽责地去完成。
  作为一名老师,就要扑下身子,甘于平凡,乐于奉献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10年上半年,蕴含着无数人心血的荣成市中小学生综合实践教育中心进入试运行阶段。石岛湾中学学生作为第一批体验对象,走进综合实践教育中心。开班时,王雪贞的心中既兴奋又紧张。随着150名学生的到来,她发现此前预演了无数次的接待工作还是因为缺少经验而显得手忙脚乱:为让学生吃饱吃好,食堂实行小组分饭,可第一次离开父母的孩子们无法把握分饭的量,有的吃不饱,有的浪费了;从来没叠过被子的学生不会套被套,状况百出……
  面对这种情况,王雪贞毫不犹豫地当起“大总管”,包揽了一切琐事:安排学生食宿,她是勤务兵;督促项目教学,她是督导员;剪纸课上,她是擅长女红的大姐姐;策划《绿荫报》,她是主编;学生病了,需要开车送往医院时,她是司机……蜊江中学一名男生打水时不小心烫伤了脚,脚上起了一个乒乓球大小的水泡,她赶忙开车送他到诊所治疗。在处理伤口时,小男生疼得脸色煞白,她蹲下身子,用手托住他的脚,帮他减轻疼痛感。十四中的一名学生,临走时不小心碰碎了玻璃。看到学生内疚的眼神,她说:“没事,没伤到你就好。”可这名学生还是打不起精神。她不想让学生带着包袱离开,于是抽空写了一封短信,临上车前悄悄地塞到他的兜里。信是这样写的:“孩子,你现在一定很难过是吧?老师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在这几天的实践活动中,你作为老师的小帮手各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不要让这小小的失误遮挡了你灿烂的笑容。前行的路上洒满阳光,笑一笑,走好前面的每一步!”
  送走学生们,回到家,包还没放下,这名学生的电话就打来了。从言语间感受到学生的心中又充满阳光,她紧揪的心也轻松了许多。
  好多学生家长反映,培训一周回去后,孩子发生了变化,能主动地叠好自己的被子,主动地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了,学习也更加努力了,这些都让家长十分感动。每每听到这些,她感觉作为一名班主任,能在这么多学生的生命里做一个平凡的摆渡者,哪怕累点,再累点,所有的付出也都是值得的。
  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在许多“王雪贞”的努力下,荣成市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山东省科普教育基地”、“山东省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山东省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普法教育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每每看到这些,王雪贞都为自己身处其中而感到无比幸福,为自己曾全力为之付出而感到无比自豪。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综合实践教育中心也面临着新的挑战。王雪贞深知:综合实践教育中心的发展不能固步自封,也不能啃老本。实践教育中心究竟该向何处发展?实践中心究竟要为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教育?离开实践基地的学生究竟在哪些方面得到了改进?……她不断地思索着这些问题,用问题引领专业成长。前面的路还很长,困难还很多。她表示,自己将在这个深爱的岗位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向社会交出一份优秀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