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是最好的招牌
发布日期:2014-09-0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102次
本报记者 廉德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当前社会上重普教、轻职教,重研究型人才、轻技能型人才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的情形下,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连续8年招生突破1000人,最高达到1300人,实现了高位发展,2013年被国家批准为首批中职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他们的“招数”在哪里?
为学生需求着想
学生和学校才能共同发展
平阴县是个小县,只有36万人口。每年初中毕业学生只有4000人左右,除去普通高中招生2000多人外,剩余不足2000人。这些学生成为县域内五所职业教育机构和学校争抢的“香饽饽”,招生工作走入了无序、恶性竞争的怪圈。越是这样,学生越是不认可,社会越是不待见,在本县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不足800人,学生宁可远走他乡求得一技之长。为顺应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2007年,平阴县将县职业中专、县教师进修学校(成人中专)、农业广播学校平阴分校、县卫生学校和县劳动技校五所职业类学校进行整合,在县城锦东新区建设了平阴县职业教育中心,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抱团发展”的目标。
在办学标准、办学条件、办学层次提高的同时,职业教育中心从社会和学生两方需求出发,扭住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两个重点,积极探索学校管理、校企合作、课堂和实训结合教学的新方法、新途径,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和便利的教育服务。整合后的第一年招生就突破了千人大关,很多原本打算到外地就读的学生又回头走进了这所学校。
有专家指出,平阴县的做法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他们一方面五指握成拳头,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教育资源,学校有了更大的发展后劲和潜力。更重要的是站在学生需求的角度想招数,激发了学生的求学激情,学生认同并赞许学校,形成了学生和学校共同发展的局面。
宣传提振职教学子的精气神
彰显学校内涵
前一时期,《中国教育报》等媒体报道了平阴县职教中心毕业学生贾丽元自主创业的事迹,在当地引起了较大反响。谈到这一点,平阴县职教中心校长马扶祥深有感触。他说:“宣传不仅能使学生直起腰来,提振职教学子的精气神,从一定意义上讲更彰显了学校内涵,对推动学校发展的作用不可估量。”基于这样的认识,他们积极向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宣传抓住机遇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当地电视台开办了“走进职教中心”栏目,在当地主流报纸开辟了“职教学子风采”专栏,并借助上级媒体,宣传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新政策和学校办学取得的新成绩,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认可。县委、县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意见》和《关于加强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作的意见》,从机制体制上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保障。这种大密度、有针对性的宣传,为学校赢得了发展机遇,形成了“尊重劳动”、“尊重技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社会风尚,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氛围更加浓厚。
当前,不少地区、不少人的成才观念仍然在“初中毕业升普通高中,高中毕业升普通大学”怪圈里不能自拔。有专家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区域内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宣传不够,另一方面也和当地具体政策、配套制度不够完善有关。平阴县借助于宣传效应一举破解了两个方面的难题,这样的做法值得借鉴。
树立责任品牌
学生就能成为学校的“招牌”
3月24日,由《山东教育报》编辑部、《济南日报·新平阴》编辑部、平阴县教体局联合主办,平阴县职教中心承办的第四届优秀中职生报告会再次走进全县9所初中学校,16名优秀中职毕业生为4000余名初中毕业生讲述了他们的成功故事。他们的故事中有一个共同的关键词:责任。结合社会对人才素养的要求和职业学校办学特点,平阴县职教中心找到了“责任”这一公民素养的基本构成要素,确定了“责任在心”的核心理念,通过理念阐述进一步明确办好管好学校是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教好、教会学生是每一位教职工的责任;学会、用好知识技能是每一名职教学子的责任。在管理层面,学校借助课题研究,让责任教育进课堂、进车间;在教学层面,学校构建了文化基础课、实习实训课、人文特色课和综合素质拓展课“四课并驱”的责任课程体系。同时通过责任环境、责任制度、责任课程、责任活动建设,全方位、全时空、全要素地涵养学校的责任精神,培养职教学子的责任情怀。学生走到哪里就把“责任”播撒在哪里的岗位上,成为学校的“招牌”。
相较于有的学校到处撒广告、做宣传,相较于有的学校给干部教师下指标、压担子,相较于有的学校依靠行政干预和推动的做法,平阴县的优秀中职生报告会独树一帜,在初中学校和学生中引起共鸣。全国著名责任教育专家、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教授刘世宝教授认为,学生是学校最好的招牌。平阴县职教中心通过各种途径把“责任”意识和情怀根植在学生的血液和职业行为中,因此,他们的学生能够很快融入角色,适应岗位。而当学生们回到曾经读书学习的初中母校,向学弟学妹分享自己的成长和成功故事时,就更具亲和力和影响力。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