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放假”成“假放”

贾彦鹏
  一年一度的暑假又来了,这可高兴了某些社会培训机构。笔者看到,在学校门口,社会培训机构搭一处遮阳棚,放一张桌子,再配上几名工作人员,就算正式开张了。而这些培训机构的培训项目也是五花八门,既有语数英等文化课培训,也有钢琴、萨克斯、舞蹈等“特长”培训。他们条幅、传单、喇叭齐上阵,让人有一种赶大集、挑花眼的感觉。
  而这些宣传阵势也正好迎合了某些家长的“期待”。一位家长说:“整个暑假差不多60天,学校老师就布置那么一丁点儿作业,我们当家长的天天上班,总不能让小孩玩野了吧?况且,其他孩子假期都学点东西,我的孩子不学不就落下了吗?”于是乎,这些孩子的假期理所当然地被家长所谓的“爱护”填充。记者了解到,个别最“爱护”孩子的家长给孩子报的培训班有五六样之多,搞得这些孩子每天都要奔波于不同的培训地点。
  那么,对这些培训项目孩子是否喜欢呢?一名暑假开学就要上六年级的学生告诉笔者:“爸爸妈妈以前放暑假只给我报钢琴、舞蹈;今年暑假,他们说,马上就要升初中了,舞蹈不用学了,又给我报了数学和英语。说实话,我不想上,但是我也知道爸爸妈妈是为我好。”对于孩子的反感,家长却表示,只要孩子去上就一定有效果,人家辅导班老师也是打了包票的,自己这是为他未来作长远打算,而且,通过学习,他的整个假期也会很充实。
  可是,笔者不禁要问:孩子倒是“充实”了,但他们的快乐呢?他们的童年呢?家长真是为他们的长远打算吗?到底是谁该为孩子的“放假”变成“假放”负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