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临港区建起“大学区”名师工作室

  本报讯(记者 夏德好)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首届名师工作室日前举行启动仪式,临港三中语文教师王洪忠从教体局局长孙文彬手中接过了沉甸甸的“王洪忠工作室”铜牌。作为“王洪忠工作室”的领衔人物,他将承担起帮扶引领来自全区不同学校的5名优秀教师走上名师之路,领衔全区语文教学教研、多学科“异课趣构”工作的任务。
  2012年,临港区教体局提出建设名师工作室的计划。该局着眼全区教育人才梯度“一盘棋”的建设目标,提出了“不走一校独秀”的建设主张,要求名师工作室在运行机制上遵循“打破学校围墙,学术智力与教学资源共融相长”的发展规划,科学规划建设了“大学区”名师工作室。按照“精少”、“真示范”、“做学问”的原则,确定第一届名师工作室领衔人物1人,工作室团体成员从全区初中各选择1名优秀教师,就这样构建起了名师工作室的组织成员。领衔教师须在三年一个工作室周期内完成研修成员的名师培养任务,带领名师工作室全体研修成员完成全区“名师导教”、“真课下水”、“课例打磨”、“课题研究”、“网络研讨”、“区本课程开发”、“异课趣构”等教学教研工作;研修成员肩负着所在学校3名青年骨干教师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提升的“传帮带”任务及校本课程开发、学科组课题研究等工作。
  据了解,为避免名师工作室以学科形式或身份替代学校教导处工作,真正迈入“大学区”轨迹运行,教体局出台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管理办法。如,名师工作室每周至少在线点评来自全区不同学校的5节课堂教学实录案例,解决教师教学疑难点和困惑;每月每人梳理、聚焦一个有研究价值的教育教学问题,负责验收至少一个学科组的“草根课题”,逐校巡讲一节“名师送教”课,开展一次课堂教学诊断活动,撰写一篇教学教研改进主题报告;每季度举办一场“名师专题讲座”、区本课程开发介绍会等。
  “在运行管理机制上,教体局借鉴了海尔的‘倒三角’管理智慧。”孙文彬告诉记者。名师工作室必须不断延长问题触角,紧密围绕教师课堂教学需求、学科思想“嫁接”和课堂模式创新开展工作,增强学术科研氛围和活力,使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敏锐前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