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密市网格化督导激活教育“一盘棋”

本报记者 孙世杰 赵德宝
  “这两年,最让我们高兴的是,学校面貌一新。原来破损的校主路、旧桌凳、土操场不见了,如今是人见人赞的新操场、新设备、新柏油路、新校园。这都是责任区督学协调办成的。”高密市呼家庄小学校长王培杰自豪地介绍。
  呼家庄小学的变化,是高密市创新督导机制助力学校发展的一个缩影。高密市是县级教育督导评估改革的先行者。早在1998年,省教育厅就曾在此召开现场会推广经验。2011年,高密市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实施以督导委员会为统领、以督学责任区为单元、以各类学校为基点的网格化督导管理,坚持指导、督查、推优、促改、评估“五位一体”综合督导,创生出教育发展活力迸发的新局面。
  “教育督导委员会由市长范福生任主任,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委员,定期调度教育督导工作,研究解决难点问题,从根本上改变了督政‘软肋’问题。”高密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李永杰如是说。
  按照学校结构布局和网格化督导区划,高密在全市设立9个督学责任区。每个责任区由一名市教育局班子成员包靠,从全市聘请专职督学7人、兼职督学47人,充实督学力量。他们坚持将督导力量下沉到基层,研究诊断教育发展问题,督促政府落实办学职责,规范学校办学行为,推动教育改革创新,形成了专业指导、一线促导、多方督导相结合的“三导”工作机制。督学责任区在每所学校挂牌督导,公布督学名单和联系电话,学校、师生和家长有意见、问题,可以随时向督学反映,实现了教育督导网格化全覆盖。
  第一督学责任区组织3所职业学校开展“职业教育企业行”活动,联系18家规模企业签约加盟,依托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高密中专,组建了现代制造业职教集团。校企联合共建实训基地、共享师资技术资源、专业课程共同开发、教室车间同步教学、订单定向联合培养,推动了高密中专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项目建设,并帮助豪迈集团创办民办职业学校豪迈职业中专。
  各督学责任区还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推进教学改革创新。第八督学责任区针对农村学校艺术教师结构短缺的问题,整合组建了教育艺术团,实行团体送课下乡、培训艺术师资、培育艺术特色学校,河崖小学的茂腔、井沟小学的剪纸、北关小学的腰鼓等学校特色体现出来。同时,督学责任区在全市推出了恒涛双语学校“参与教育”、文昌中学“愉悦教育”、城南中学“书法教育”、夏庄小学“楹联教育”等办学特色,推进了素质教育深入实施。
  “在网格化督导实践中,我们开发总结出项目跟踪督导法、行动研究督导法、自主申报督导法、协商评估督导法、创新激励督导法等新的督导评估方法系统,基于问题解决,致力创新共享,增强了督导评估适切性、科学性、灵活性,提升了督导评估效能。”高密市教育局局长杨宗荣表示。
  新的网格化督导模式,为全市教育“一盘棋”发展注入了新动力。去年年底,高密市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成为全省首批“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