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想政治课教学搭乘信息技术快车前行

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边河中学 田强昌
  新课程改革提倡的素质教育对思想政治课提出: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不仅要让学生做到“知”,更要让学生学会“行”,只有“知”、“情”、“意”、“行”的目标都达到了,才是有效的教学。而信息技术正是实现这一过程的有效助手。
  一、实例引证,创设教学情境
  思想政治课的内容知识面广、综合性强,这使得政治课中的许多理论概念变得抽象难懂。其实,再艰深的理论都来源于现实,再难懂的概念都是对客观规律的抽象和总结。面对社会经验不足、理解能力不强的初中生,教师用什么方法才能方便快捷地还原现实,帮助学生理解呢?在这方面,多媒体可以说是最有力的教学媒介。比如,在讲初二政治《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一课时,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简单地提出问题、学生自学、当堂检测、反馈解析,而是用多媒体播放了电影《少年犯》的主题曲,从《少年犯》的故事讲起,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故事。忧伤的歌曲、凄惨的事实,深深触动着学生的心灵。然后,整堂课的理论都围绕着这一故事展开,或讨论,或总结。貌似空话的理论不仅轻而易举地让学生理解了,更深深植入了学生的心田。这样不仅完成了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完成了由“知”到“行”的过渡。
  二、跨越时空,突破教学难点
    思想政治课教材中不仅包含许多社会知识,而且涉及许多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有限,这些知识往往成了教学的难点,而多媒体课件却可以帮助我们化难为易。例如:在讲解生命因自然而存在时,因为它涉及从猿到人的漫长进化过程,如果单用文字资料进行讲述,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难以形成较深刻的印象。在这里,我们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通过二维、三维动画来直观地表现这种间断性和不间断性的统一,让人一目了然,学生自然会对这个难点有较深刻、直观的认识。
  三、利用素材,激发学习兴趣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过:“没有任何兴趣,被迫地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志向。”激发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思想政治课教材中大量的概念和原理,不仅使教师的讲解在学生心目中缺乏可信度,更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课件利用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综合手段,可以将抽象问题形象化,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可以将事物发展过程及其内在联系动态地展示在学生眼前,增强教师讲解的可信度。优美的画面、动听的音乐配上教师简练语言的讲解,定会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比如,在讲初中政治第二册时,多数知识与法律有关,在课堂教学中要用到案例分析法。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让学生看书上仅有的一些案例,或者是教师自己搜集一些案例给学生读一下,很难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在现代教学模式下,我们不仅可以用幻灯给学生直观地展示,而且可以通过录像播放一些实例,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从网站上下载一些案例。这样一来,学生始终处于动手、动脑、动口的积极思维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理解深刻,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四、灵活运用,提高教学效率
    在新课改的推进过程中,如何创建理想课堂、实现有效教学,已经成了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虽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但不论哪一种模式,它们的目的都是一致的——提高教学效率。政治课内容抽象,需要记忆的知识点多,如何促进学生的理解和记忆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对此,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种竞赛课,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把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转化成各类题型,用Flash制成课件,给每个题目设上分值,再制作一个动画形式的记分牌。学生每得一分,本组的积分会上升一格。根据具体情况,可以隐藏和显示记分牌。竞赛时,小组内成员互相帮助,都可以取得不错的成果,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因势利导,培养自主探究意识
    课堂教学中要想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首先要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建构主义教学论明确地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能成为教学资源,而在资源获取方面最方便、快捷、丰富的莫过于网络资源。我在执教《人类面临严重的环境问题》一课时,就紧紧扣住网上资源,组织学生分析,并让学生在网上搜寻与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有关的资料,然后讨论发言。学生始终踊跃参与,沉浸在愉悦、热烈、自主的情境之中。这种效果是传统教学手段远远比不上的。
  总之,信息技术进入课堂,对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优化教育资源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在使用中,只要我们紧密结合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想实际,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就会越来越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