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专业发展驶入快车道

本报记者 胡乐彪 通讯员 刘浩
  最近,枣庄市薛城区实验小学教师徐静忙得不亦乐乎:既要到教室上课,又要参与学校教研活动;既要管理学生,还要指导同事的专业成长。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枣庄市特级教师,徐静很珍惜现在的一切。她说:“要不是区里设计科学高效教师培养之路,可能我也不会这么快就脱颖而出。”
  徐静所说的培养路子,是薛城区近年来制定的教师队伍建设规划。该区按照“全体教师——特色教师——薛城名师”的培养序列,营造教师专业成长的良好生态,使全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快速提升。
  近年来,该区以打造“‘四研’一体”的教研模式为载体,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四研”指的是校本教研、网络教研、区级大教研和城乡互助共同体活动。通过教学视导,引导学校立足校本教研,抓好教学常规的落实;深化区级教研,开展集中攻关;借助八个城乡互助共同体,开展教研帮扶。
  为让教师在研究中尽快出成果,迅速成长起来,区教研室制定了考核标准,并定期对互助共同体进行考核,及时兑现奖惩。同时,实施了“引智借力”工程。在区级层面上,组织参加高端培训,带领教研员、名师、特色教师等走进高校,邀请专家、学者前来讲学。在学校层面上,由区教研室牵线搭桥,引导学校根据本校实际,自主引进名专家、名校长、名教师到课堂示范,面对面指导。在学科层面上,以教研员为核心,成立了3至5人的研究团队,开展“师带徒”活动。
  “活动采用网络视频直播的形式,一校活动,全区受益。”薛城区双语实验小学副校长褚庆洋说。该校连续8年举办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课堂教学艺术展示活动”,先后邀请到于永正、吴正宪、张化万等近20位名师进校上课。目前,双语实验小学专门成立了于永正和吴正宪的特级教师工作室。而“全国语文特级教师余映潮工作室”、“王敏勤工作室”的落户,则使舜耕中学教师成长得到有力的推动。
  此外,舜耕中学和洋思中学、奚仲中学和东庐中学结为友好学校,定期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枣庄四十四中与市内5所学校结成教研共同体,等等。这些活动,富有创意,开阔了教师视野,提升了教研境界。
  以“名师工作室”建设为龙头,薛城区不断加快名师培养。目前,该区已评选出两批80名“薛城名师”培养对象,并成立了18个“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全区各学科骨干教师近200人。
  “名师工作室”成员每学期要执教一节高水平的观摩课,上好一节汇报课,提供一份精品教案或教学设计,制作一个特色课件。工作室将名师的经典课例、讲座、说课、案例等以视频的方式挂到教育网上,供全区教师观摩、研讨。
  为促进名师自身专业素质的提高,该区每学年还组织一次名师培训或外出专题考察活动。近年来,先后组织名师到北京师大、陕西师大、华东师大、浙江大学、江苏教育学院、南京教育学院等地进行培训。在此基础上,还组建了35人的薛城名师讲师团,发挥他们个人特长,确立主攻方向,按照“按需培训”的原则,为基层学校提供培训服务。
  薛城区发挥名师及工作室成员教学、科研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教师成长起来,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基础。近年来,该区已有褚衍伟、高庆堂、黄飞、王慧、刘浩等多位教师被评为“山东省特级教师”,王慧、刘庆云、高庆堂入选第二批齐鲁名师建设工程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