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探索学区制改革,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发布日期:2015-05-03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804次
本报记者 赵云福 通讯员 高洪俊
近年来,潍坊市多举措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特别是在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方面,重点围绕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使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成共同发展的教育实体,从而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推动区域内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取得显著成效。目前,潍坊市已探索出教育集团、教育学区、教育联盟、学校托管、城乡一体化、依托名校办分校等多种学区制办学模式。
市区先行试点,
县域层面全面推动
早在2011年,潍坊市就率先出台了《潍坊市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各县(市、区)全部制定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工作会议。2012年3月,在中心城区首批试点14个学校发展共同体;2012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在全市层面得到迅速普及和推广,各县(市、区)以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内涵发展。全市共组建了包括教育学区、城乡互助共同体、教育联盟、教育集团、委托管理、名校+分校等多种模式的学校发展共同体346个,涵盖了所有义务教育学校,通过共同体内部统一管理、师资合理流动、教育教学一体化、捆绑考核评价等措施,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提升薄弱学校整体办学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80多万名学生受益。
注重机制建设,加强典型带动
为不断将学区制改革推向深入,潍坊市先后出台了《潍坊市义务教育学校发展共同体考核评价方案(试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的通知》、《关于发挥义务教育阶段优质民办学校引领作用推进教育共同体建设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并通过定期召开经验交流会、调度会、现场会,依靠制度和机制推动县(市、区)以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县域义务教育发展水平。
潍坊市注重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市重点调度培植19处市级学校发展共同体。打造了潍坊新华教育集团、潍坊外国语教育集团、寒亭区外国语小学教育发展共同体、临朐融智教育发展共同体、昌乐县和谐教育联盟等一批具有典型示范作用的学校发展共同体,由点及面,带动全市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各共同体核心学校作为共同体的领军者,带动共同体内各成员学校统筹兼顾,分工协作,重点突破,初步实现了理念共享、资源共享、管理制度共享和发展成果共享。
2014年,潍坊市又重点挖掘民办学校的优质资源,按照1所优质民办学校扶持带动两所以上薄弱公办学校发展的“1+2”模式,全市建立优质民办学校带动薄弱公办学校发展的共同体60个,带动120所公办薄弱学校发展,形成了“公办保均衡,民办促选择;公办不择校,择校找民校”的良好办学格局,较好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此外,潍坊市还积极推进校长交流轮岗工作。重点推动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轮岗;没有乡村学校的市辖区,重点推动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交流轮岗;乡镇范围内,重点推动中心学校向村小学、教学点交流轮岗。建立完善校长交流轮岗的激励机制,在竞聘上岗、职级评定、评优树先等方面予以倾斜。交流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的校长,其职级在本等级内可晋升一档,或参照较大规模学校的校长落实职级绩效工资。把校长交流轮岗、支持薄弱学校发展等情况作为申报高级、特级校长的条件之一。
多元化发展,
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全覆盖
目前,潍坊市的学校发展共同体管理模式已经非常成熟,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模式。一是就近组团模式。昌邑市按照“因地制宜,就近结对”的划分原则,将全市划分为14个教育学区,共同体内部各学校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育人模式。二是网格化模式。昌乐县成立了7个城乡学校发展共同体,城区学校为优质学校,农村学校为成员学校,实现了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之间的纵向联合;同时以教学教研为主,按照片区结成了11个教育联盟,实现了城区学校和城区学校、农村学校和农村学校之间横向联合。三是集团化办学模式。通过名校办分校、办九年一贯制和十二年一贯制学校,放大名校效应,扩容优质教育资源,昌乐二中已发展成为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集团。四是教育学区模式。安丘市组建4个教育学区,实行四处高中学校校长负责制,以高中学校为龙头,全面负责本管理学区中小学的建设工作,各共同体成员学校签订了办学协议书,协同做好共同体建设工作。五是城乡结对模式。青州市主要采取城乡结合方式组建教育共同体,共组建了10个初中共同体、15个小学共同体,以强带弱,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六是板块模式。临朐县实行“三块推进”策略,以镇街、县域、城区作为教育均衡发展的三个板块,采取镇域小学一体化管理、县域初中统筹管理、城区学校集团化办学方式,整体提升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七是城乡互助+镇街学片式管理模式。诸城市构建了城乡义务教育学校互助共同体模式和镇街学校学片式管理模式,两种模式相互结合,形成了13个城乡互助共同体,13个镇街形成了59个互助共同体的学区,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实现了全覆盖。八是“一校两区”模式。寒亭区打造8个城乡紧密型教育共同体。其中,城区小学是总校,农村小学是分校,总校校长由城区学校校长担任,全面负责“一校两区"的各项工作。在此基础上统一调配师资,达成联校管理,实现理念共享;达成交互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创立跟岗机制,实现优势互补;统筹考核驱动,实现合作并进。辖区学校呈现出一体发展的崭新局面。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