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

本报记者 宋洪昌 通讯员 程梅 吕焕龙 代美芹
  青岛市黄岛区双语小学积极探索激发教师专业发展内驱力的有效途径,促使教师由“要我发展”走向“我要发展”,激活了教师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使教师在专业能力方面得到了快速提升,职业幸福感也同时大大增强。
为年轻骨干教师寻找引路人
  针对学校年轻教师多、新任教师多等特点,双语小学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方面本着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了“校外专家引领+校内骨干结对”双管齐下、内外结合的办法,为教师专业化成长寻找引路人。学校设立了“黄岛双语论坛”,定期邀请名师、专家给教师们讲课,与教师们面对面交流。同时,为充分发挥教育专家的榜样作用和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年轻教师的成长,学校成立了专家工作室,请名师和专家与年轻骨干教师结为师徒,通过书信、短信、微信等形式随时交流,量身指导,在线答疑。语文学科教研组长张俊慧在教学随笔中写道:“自从有了常丽华老师这个师傅,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是浏览师傅的微信,从中汲取营养,然后和家长们、同事们分享。在这个过程中,我也能感受得到自己和孩子的成长。”不仅仅是听名师和专家讲,教师自己也要讲。每个周五都是论坛的开讲日,在这里,教师们可以从“1+N论坛菜单”中选择自己的闪光点、研究专长来进行分享。1即是读书感悟,是必选内容,N是在班级管理、家校沟通、课堂教学、课程整合等方面的探索创新。通过做论坛的主讲者,教师们用思想碰撞思想,用智慧砥砺智慧,共同成长。
让教师在研究中成长
  课题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一个突破口。为增强双语教师团队的管理能力和科研意识,用团队的力量和智慧解决实际问题,通过科研达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双语小学通过教师个人申报、竞争答辩、民主评议等环节,最终确立了“地平线创客空间”、“书香润童年”、“让和悦足球飞起来”、“舌尖上的美食”等23个具有双语特色的研究课题。这些课题突出了“小、趣、真、实”的特点,涉及大到英语特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小到学生问候礼仪,把教师的研究引向深处、落到实处,有效唤醒了教师的研究意识。“让和悦足球飞起来”特色课题组由4位小伙子组成,平均年龄仅26岁。为了在校园内营造起热爱足球的氛围,课题团队集思广益,用多元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在“和悦足球伴我成长”活动中通过链接班币的奖励机制,将足球与学生综合评价有机结合,点燃学生参与足球运动的热情。
“激活”教师主动发展的愿望
  双语小学从“专业阅读+专业写作+专业发展共同体”的教师专业发展理念出发,引导每位教师从个人优势、待提升方面、年度发展目标、采取的措施4个方面撰写个人年度发展规划,引领教师在对自己正确认知、明确努力目标和方向的基础上实现个人专业化成长。校长杨世臣将其形象地概括为“逼、诱、导”。每位教师的年度规划写就后,会经过组内交流和全校交流环节。学校将优秀的个人发展规划张贴到学校的“修·研”教师成长宣传栏中,既让教师共享,也为教师提供引领。教师王丽君深有体会地说:“通过制定和交流个人发展规划,我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了更深的认识,工作目标更加科学、明确,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扬长避短的重要依据。”
让教师在被认可中
获得发展的动力
  双语小学每个月都会通过教师推荐、学生投票、家长问卷等方式推选出本月的“月度人物”,并制作精美的宣传展板,向全校师生和家长展示优秀教师的风采。2014年11月份的“月度人物”庄沛政老师说:“我们在乎的并不是这个名称,而是我们的工作是否得到了同事的认同、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去年底的教职工表彰大会更是老师们精神上的大餐、难忘的回忆。行政服务中心组建的导演团队通过创意设计,本着“让每一位教师的优点都能闪光,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得到赞赏,让每一位教师都能有荣誉感和成就感”的表彰原则,从团队到个人奖项,设立了“创意特色课题”、“教研零距离团队”、家校沟通智囊团队、最佳班主任团队、“最美妈妈”团队、阳光活力团队等8个团队奖项和“师德优秀”、优秀班主任、和悦选修优秀教师、青蓝典范奖、最具潜力奖、功能室管理先进个人等9个个人奖项,使表彰率达到了100%,对每一位教师都进行了量才表彰,变表彰为个性特长的展示。
  学校的工作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工作态度,所以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是至关重要的。双语小学除了有一套完整的激励考核机制外,还通过平时的表扬、创建具有挑战性的趣味竞争情景和阶段性的创意表彰,让教师时刻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存在感,使教师时刻保持活力、竞争、向上的工作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