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卫: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需要配套制度改革
发布日期:2015-03-2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801次
本报综合消息 家长往往不愿意把子女送到职业学校去,因为他们感到脸上无光。针对我国职业教育面临的这样一种尴尬处境,全国政协委员、上海教科院副院长胡卫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提高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需要配套制度的改革。他说:“如果一个技工拿到的工资与专家教授一样多,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就会增加。”
胡卫表示,西方一些国家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有一整套制度,也有一整套保障措施。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拿到职业技能证书,并且与工资挂钩。这种制度值得我们学习。
谈到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动力不足的问题时,胡卫表示,这与应用技术型教师的缺乏有重要关系。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发展,需要一大批既掌握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又有实践操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师。但是,我国在这个方面比较欠缺。他说:“据统计,在高等职业学校里,‘双师型’教师只占教师总数的20%,而且老龄化趋势比较明显。”
如何在校企合作培养职业技术人才的过程中提高企业的积极性?胡卫认为,现在之所以部分企业的积极性不高,是因为它们参与进来后没有得到应得的一些政策优惠和财政补贴。而且,企业用人并不一定要从职业学校里招募。一些工种,企业对农民工进行短暂培训后就能解决用工问题。他说:“国家政策要鼓励到两端,除了学校,还要提升用人单位参与培训的积极性。这就需要配套的制度改革。”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