茌平杜郎口中学三项措施激励教师冒尖
发布日期:2015-03-14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681次
本报记者 孙登勇
茌平县杜郎口中学近年来强调教师个性发展,鼓励创新冒尖,积极鼓励教师成为专家型人才,在课堂创新的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一批青年教师在省、市课堂创新的舞台上崭露头角。如今,这个科任教师不足百人的学校,每年有2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有35位教师出版了个人专著。
每天上午和下午上课前,全体教师聚集在一起进行15分钟的集体研磨,是他们长期坚持发挥教师群体优势的教研形式之一。在这个时间段,每位教师可以就自己所教学科存在的疑惑,或自己发现的其他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疑问或发表见解。可以是三言两语的点评,也可以是一针见血的纠正。无论什么身份,都不必穿靴戴帽,大家无拘无束,直奔主题,集思广益,力争使每堂课都成为精品。
每周一次的教师集体论坛,是学校发挥教师集体优势的又一种做法。每个周末,全体教师集合在一起,分学科进行集体“会诊”,每个人先就本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进行反思,然后对下周所要进行的新教学内容进行研讨。在这个过程中,人人发言,大家相互借鉴。论坛结束后,每个人将自己的发言内容整理成书面材料交学校保存,力争通过集体的智慧把每节课打造成精品。长期的集思广益,让教师不断成长。一些教师对论坛发言进行整理,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在报刊上,每年学校仅教师论坛发言稿就要整理几大本。这些凝结着教师心血的文字材料,成了他们通向成功的铺路石。有2名青年教师专门出版了个人论坛专辑,成为真正的“论坛专家”。截至目前,全体教师共出版个人著作百余本,他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轰动全国的模板。
学校利用课堂创新平台优势,积极鼓励全体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敢于创新和工作冒尖。
为鼓励一线教师不断“充电”,学校把软指标与硬任务紧密结合,要求教师在上好课的同时,每学期进行一定数量的课外阅读,并写出阅读笔记和心得体会,定期在教学研究专题会议或是教师论坛上公开交流。学校通过课堂上亮本事、论坛上比视野、工作过程中看能力、学生定期对科任教师给予评价等方式,促使教师积极上进。对那些积极创新、敢于冒尖的教师,学校在评优评模、外出讲课学习、职务提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照顾。该校赴北京、上海等地讲课、讲学的教师多达30人次;一批骨干教师还到香港、澳门的讲坛上一显身手;有的青年教师还与全国有名的教育专家同台竞技,一展风采,充分展示了杜郎口中学教师的魅力。山东省优秀教师、省级教学能手徐利就是典型的例子。徐利从临清师范中专毕业,属于学历不达标教师。但他肯学习、爱钻研、不守旧,很快脱颖而出,成了学校的顶梁柱。非师范类学校毕业的徐立峰是个有心人,他严于律己,虚心请教,把每次教研活动都看作提升自己的机会,学习别人的长处,克服自己的“短板”,不但成了学校的教学骨干,而且出版了多本专著。他还走进北京,在中国人民大学附中的讲台上展示自己的课。主抓业务的副校长张代英敢于拼搏,韧劲十足,迅速脱颖而出,成为教师业务成长的主心骨,为杜郎口中学的发展创新立下了汗马功劳。
人人都上公开课,天天都是示范课,是学校鼓励教师冒尖最基本的做法。杜郎口中学的课堂都是开放的课堂,无论是本校师生,还是外地参观学习者,每个课堂都可以随便出入。这种打破常规的管理方式,增强了教师不断学习的动力,提升了教师敢于冒尖的能力,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自2006年以来,学校有23人次获得省级以上各种荣誉称号,有省级教学能手、骨干教师2人,有6人(次)荣获全国及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有35人出版教育专著40部。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