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理工大学“四心工程”助力学子健康成长

  本报讯(记者 孙军)“学校的教育和资助、老师的培养和教导再加上个人的努力,才让我取得了今天的成绩。”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学院学生秦玲是2014年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作为一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她以一种乐观、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努力学习,自强不息,连续6学期专业排名第一,两次获国家励志奖学金,先后获得数学建模大赛山东省一等奖、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山东省铜奖。2014年10月,她被推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博连读研究生。
  多年来,青岛理工大学积极稳妥地开展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各项资助,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新思路、新途径,通过“安心、暖心、贴心、系心”四大工程,构造全方位、全过程的服务型资助与育人模式,尽最大努力为贫困学生提供各种形式的帮助。该校还针对受助学生的特点,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使受助学生感恩国家、感恩社会。
  落实“安心工程”。在2014级新生报到前,该校通过设立新生资助咨询热线等形式,积极开展资助政策宣传,让每一位新生和困难家庭都能了解到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打消经济困难学生的思想顾虑,使他们安心来校报到。
  开展“暖心工程”。该校开通了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组织学生志愿者帮助贫困新生完成报到手续、熟悉校园,让困难新生感受到温暖。还开展励志教育,引导贫困新生树立自强不息的精神,克服心理障碍,正确对待困难,变压力为动力,化自卑为自强。
  推进“贴心工程”。结合困难学生资格认定,合理统筹“奖、贷、助、补”等多种资助方式,将“人性化”服务贯彻到资助工作全过程,实现贫困生资助工作全覆盖。做好校内勤工助学岗位的发布与选聘,设置校内勤工助学岗位500多个,把勤工助学岗位打造成贫困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阵地。深入开展感恩教育、诚信教育,教育引导学生诚实守信,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勇担社会责任。
  做好“系心工程”。关爱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以发放临时路费、临时补助等形式,帮助他们顺利毕业;以征信知识讲座、诚信励志宣誓仪式等活动为载体,开展贷款毕业生感恩诚信教育;举办还款确认动员大会、征信理财讲座,确保让贷款毕业生明确还款流程。
  青岛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杨向荣告诉记者:“在学校的资助下,贫困学生中涌现出许许多多像秦玲一样品学兼优的学生。今后,学校将继续坚持‘资助育人’的工作理念,进一步落实完善‘四心助力’资助工程。在保证经济资助的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加大对贫困学生的精神激励,突出感恩教育、诚信教育以及励志教育,鼓励他们不畏艰难、自立自强、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