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板斧”催生薄弱校的希望

本报通讯员 孙爱蓉 孙国亮
  “上级派我来到这里,我就要竭尽全力担负起孩子健康成长的责任,千方百计创造条件让孩子接受优质的教育。请老少爷们看我的行动吧。”这是安丘市天洁希望小学校长刘文娟上任之初在家长会上的承诺。
  天洁希望小学由社会爱心人士捐资筹建。近几年,由于教师教育观念、学生习惯养成等种种原因,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亮起了红灯。上任后,刘文娟经周密调查研究,果断地使出了“三板斧”:
  第一板斧瞄在了电力设施上。学校离村庄较远,使用的是附近工厂里的动力电,每度1.5元的价钱让这所小学校不堪重负。她一趟趟地去电力局、变电所跑手续,又一次次地走村串户做工作铺线路,两个月后,学校终于通上了照明电。靠在暖洋洋的碳晶板前,罗伟来老师激动地说:“十几年的电力老问题,没想到刘校长一个月就解决了,冬天我们再不用受炉子的烟熏火燎了,既环保又安全。”学校给刚刚分配来的教师安装了宿舍电暖气,还为其购买了液化气灶、电饭锅等,解决了学校“因吃住条件不好留不住人”的问题。
  第二板斧是盘活教师资源。学校有18名教师,原来走的是“大锅饭”路线,干好干孬一个样,老师们习惯了“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节奏,耐不下性子钻研教材,教室里的多媒体更是形同虚设。为改变这一局面,学校为教师配备了办公电脑。刘文娟亲自上阵,手把手地教老师们制作、使用课件。学校每周举办一次业务培训会,聘请兄弟学校的名师来办讲座或上课。一系列的“输血”措施,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程度。学校还出台了《教职工评价方案》、《校本奖励方案》等一系列制度。54岁的邹起宝老师满脸欣慰:“有了公正的评价制度,我们的工作目标明确,干劲可足了,感觉累也舒坦。”
  第三板斧规范的是学生的行为习惯。天洁希望小学有在校学生400余名,三分之一以上是留守儿童,课上心不在焉、回家不写作业者不在少数。为了提高他们对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学校首先利用国旗下讲话、班队会、黑板报、宣传栏等阵地,给学生讲勤学善学、做学习的主人等励志故事,让学生从观念上认识好习惯的重要性;接下来是建立红领巾监督岗,监督学生的路队、早读、午休等,每周一评比,每月一总结,发现好的典型给家长发喜报;三是寓教于乐,先后组织了《弟子规》诵读比赛、勤学苦练名人故事会、礼貌用语书法展评等活动,让学生在兴致盎然之时学规章,在潜移默化中接受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三年级2班学生朱洪坤的爸爸说:“我原想让孩子到城里读书,看学校现在的发展势头,我不给他转学了。”
  刘文娟的“三板斧”,来得实在、及时、有效,催生了天洁希望小学的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