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三中的“文化磁场”
发布日期:2015-01-1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443次
本报记者 张兴华
潍坊三中与很多现当代大家渊源颇深。中国画大师郭味蕖、于希宁,被誉为“潍坊工艺美术界一代宗师”的郭兰村,清代著名金石大家陈介祺等都与该校有缘。记者日前亲身领略了潍坊三中的“文化磁场”。
漫步三中校园,参观着学校的文化古迹万印楼、毛公鼎、师俭堂,仿佛能听到来自亘古的石刻之声和墨滴在宣纸上晕染的声音。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陈介祺的万印楼就在三中校内,楼内是“原印真章”,楼外是“篆刻挂石”。郭味蕖、郭兰村原是三中的教师,桃李满天下。于希宁的故宅旧址,位于三中的操场正中。国子监风格设计的学校大门之上,有一副楹联——“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校园内尚美楼、启智楼、知海楼等建筑错落有致,名人大道、名人广场引人流连……
潍坊三中师生在传承中创新,让前代贤良在这里与现代精神交汇、融合、共生。他们打造了于希宁书画传统教育基地、增福堂传统教育基地、陈介祺传统教育基地“三大基地”,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十大文化景点。古朴与现代,实现兼容并包;传承与发展,实现完美融合。强烈的历史厚重感与鲜明的现代文化印痕,形成了三中独有的文化磁场。一草一木皆传情,一景一观会说话,感染着每一位走进潍坊三中的人。
这是潍坊三中特有的文化传承,更是为莘莘学子准备的发展基石。潍坊三中校长胡东文形象地把这些比喻为“文化磁场”。他说,一所好学校就是一个好“文化磁场”,通过“文化磁场”的引力凝聚师生智慧,通过“文化磁场”的势能约束师生行为,通过“文化磁场”的辐射激励师生行为,通过“文化磁场”的影响促进师生可持续发展。
“过去的荣耀,只能属于过去。”胡东文告诉记者,“从三中走出的历史文化名人,虽然时期不同,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各不相同,但都体现出这样一种精神,那就是:主动、进取、开拓、卓越。”这也就是潍坊三中“文化磁场”的核心——“主动发展,追求卓越”。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