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课程”激活学校特色办学

本报记者 孙世杰 赵德宝
  “大家围成圈,快乐走起来,换位要准确,不能倒了杆……”七八个孩子在兴高采烈地做“不倒森林”游戏,还有更多的孩子分组玩着有趣的游戏,校园里童声飞扬。这是日前记者在高密市姚哥庄小学看到的情景。
  “农村学校要有乡村的文化特点。近年来,我们实施快乐教育,开发乡土文化课程,激活了校园文化,提升了办学特色。”校长周军清说。
“农家乐”课程开辟第二课堂
  养家禽、种菜地,这些农家生活成了学生们的田园课堂。
  校园“快乐宠物阁”里养着鸡、鸟、白鹅、兔子、红头雁和山羊。这些小动物给学生们带来了快乐。
  记者看到,饲养栏铁网上挂着一个个塑料瓶。周军清笑着说:“这是学生们的创造发明。他们把观察小动物的活页日记卷成筒,用矿泉水瓶子装起来挂到这里,既可以分享阅读,又能防风雨。”
  有一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笼子里忽然多了一只小兔子,原来是母兔生孩子了。兔子一次能生七八只,可是为什么只有一只呢?其余的小兔子哪去了呢?我们问了畜牧站的王伯伯,结果大吃一惊。他说,是兔妈妈把小兔子吃掉了,因为它产后要补充身体的盐分和水,不然的话自己会死掉,所以要提前给母兔准备一些淡盐水喝。后来,我们照王伯伯的话去做,兔妈妈果然不再吃小兔了。”
  学生们观察到,母鸡红着脸“咯咯哒”叫的时候,是它下蛋了。但是,有几次却没找到蛋。几个孩子就暗中侦查,发现了“秘密”:母鸡没有“撒谎”,蛋是被红头雁偷吃了。于是,学生们向学校建议,把红头雁和鸡分开养。
  “快乐宠物阁”里每天都孕育着新奇的问题:怀孕的山羊什么时候生小羊?鸡为什么吃沙子?在一个个问题探究中,学生们学到了许多课本上没有的知识。
  在校园里,师生动手开出了6个菜园子。学生们在这里种植喜欢的蔬菜,观察蔬菜生长。学校还举行蔬菜文化节、收获节、美食节,让学生们在快乐的体验中探究学习。
礼仪课程为品格养成打根基
  “我们通过征集家风家训,开发了系列礼仪课程,从穿衣、交往这些细节入手,培养学生的美德。”周军清说。
  学生部主任杜连杰向记者展示了礼仪课程读本。读本的内容分行为得体、协商互让、诚实守信、宽容感恩、敬老孝亲等主题,每个主题都有品格释义、美德故事、礼仪规范歌、心灵感悟、美德储蓄日历、品格争星等内容,还针对低年级设计了拼音图画版,让学生唱童谣,听故事,学礼仪。
  配合礼仪课程,学校开设了学礼讲堂,请家长们讲村里节日礼仪、孝老睦邻、行善积德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家礼乡风。学校通过开展礼仪课、班队活动,举办礼仪节,评选各类礼仪标兵、礼仪形象大使,从生活点滴中引导学生养成文明礼仪习惯。
  今年六一儿童节,学校举行了“感恩父母”主题礼仪展示。学生们齐唱感恩歌曲,表演各种生活礼仪,做亲子感恩互动游戏,感动了每一位家长,也让学生接受了一次深刻的亲情教育。
  斜沟崖村支书吴德常感慨地说:“姚哥庄小学的学生在街上不乱扔垃圾,爱护花草,见了村里的人热情问好。乡亲们都说孩子懂事了,有礼貌了,这些变化看得见。”
游戏课程让学生玩中健身
  下课了,学生们三五成群,玩起了游戏,有的打宝,有的跳房子,有的赛陀螺。记者看到,在教室前、校内道路上,都画着松树、蘑菇、宝塔形状的图案。“这是我们的游戏迷宫。”三年级学生王晓楠告诉记者。
  从前年开始,学校发动学生们自主申报喜欢的游戏项目,开发了广场舞、手推车、拉大锯等30多门民间游戏课程,还创编了一批新的游戏项目,定期举行“校园吉尼斯”比赛,每学期举办游戏节。丰富多彩的游戏项目,激发了学生们的运动乐趣。
  有一名学生原来不喜欢体育运动。可是,自从开设了游戏课程,这名学生变得活跃起来,特别擅长跳“双飞”,连老师都跳不过他,这使他感到很自豪。如今,他成了全校有名的游戏高手。下午大课间的时候,不少来接孩子的家长也参加进来,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这些游戏非常好,既锻炼了身体,也培养了孩子的情感和能力。”学生家长倪世亮对这种游戏活动非常认同。
  “现在,每名学生都会多种游戏,学生参与率达到了100%。”周军清说,“游戏课程丰富了阳光体育运动,促进了学生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