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中小学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

  本报讯(记者 范宗武)2008年,潍坊市在总结试点学校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决定在全市所有中小学校普遍建立家长委员会。经过6年的实践,家委会的运作让家长成为学校教育的参与者、支持者、监督者、评价者,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更紧密配合,形成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合力。据了解,目前潍坊市各中小学已普遍建立起了班级、年级和校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全市共有校级家委会1239个,校级家委会成员15460人,班级家委会成员148680人。
家委会是帮助学校
发现问题的另一双眼睛
  有位家长形象地说:“家委会是帮助学校发现问题的另一双眼睛。”在潍坊的许多学校,家委会实行了家长驻校轮值制度。轮值的家长在学校的各个场所,听课,观看大课间活动,走进校园超市、餐厅、公寓,了解办学情况。他们还通过电话随机寻访、接听家长热线、接待家长来访,了解师生、家长的需求,征求各方的意见。轮值家长通过调查研究,撰写《轮值日志》、《家长意见书》,向学校反馈情况。学校会认真对待家长提出的问题和建议,逐一进行落实、整改。许多问题,诸如学生食堂、教室饮用水、宿舍安全等,成为家委会时常关注的问题。一经家委会提出,学校很快就整改到位。
  家委会不仅是问题的发现者,还是许多问题的解决者。近年来,由于安全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少了。家长们发现这一问题后,主动担任学校社会实践的组织者。家长们亲自考察路线,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有的家长主动联系社会资源,为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供场所。家长们说:“大家都贡献一点力量,让我们的孩子多了解一点社会,比总呆在教室里强得多。”
家长的意见成了校长、
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
  潍坊市教育局统一规定,每个学期结束后,校级家委会都要组织家长对学校整体情况、学生成长、后勤服务等工作进行评议,班级家委会则组织家长对各任课教师教学情况、对待孩子情况、与家长沟通情况等进行评议。评议的结果作为学校考核、校长履职、教师师德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制度保证了家长对学校办学、管理的监督评价权利。为了实施好这项制度,家委会从参与评议家长的组织,到评议结果的提供都精心安排,确保既改进学校教师的工作,又不使家长与教师产生矛盾。
  潍坊市还规定,家长可以随时向家委会申请到校听课。家委会组织家长听课时,让家长将自己的听课感受和意见无记名填写在《评课反馈表》上,离校时投放在学校的意见箱里。家委会整理后提供给学校,并跟踪学校及时按照家长的评价改进教学。有的学校每个月还会根据家长的评价情况,组织评选出“月度优秀教师”、“家长满意的好老师”等。家长的意见成了校长、教师业绩考核的重要依据,能够影响到校长、教师的进退去留。潍坊市中小学家长联合会会长迟志芳说:“我们家长对自己也有明确的定位。虽然我们不懂如何教,但是我们的确能评出谁对孩子负责,通过评价给老师更多的激励,传递正能量。”
家长参与学校社团课程
和特色课程开发
  学校开设社团课程和特色课程缺少师资,而许多学生家长是各领域的行家里手。家委会积极把一些有专业特长的家长组织起来,参与学校社团课程和特色课程开发,内容涉及金融、通讯、军事、安全教育、科普等多个领域,让学生开阔了视野、了解了社会。家长们的授课内容来自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和亲身感受,受到学生的欢迎。由家长执教的《社交礼仪》、《重工机械》、《国学讲堂》、《中医针灸》、《生活经济学》等一大批特色课成为精品课。有的学校家委会帮助开发的校本课程达100多门,为学生展开了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社会画卷。
家委会是家长、学生、
学校的桥梁与纽带
  教育部门明确规定学校政策出台前要邀请家长代表进行协商论证;决策执行后对孩子产生的影响,学校也要及时与家长协商沟通。如何落实这一规定呢?家委会成为联系家长、学生、学校的桥梁与纽带。
  在各学校,家委会经常举办家校恳谈会、协商会、座谈交流会等,让校方听取家长意见。家委会在协调处理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家长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作用。现在,学校和家长之间经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学校更换优秀任课教师,若未沟通好,就会引起家长的反对甚至上访。这时,家委会出面做好疏导解释工作,往往事半功倍。
  家长素质的不断提高,是家委会开展好工作的基础。为此,潍坊市从2002年起开始实施“亲子共成长”工程,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全市的家庭教育网络。每年邀请全国家庭教育专家为家长作报告200多场次。全市中小学每学年免费为家长开设不少于8课时的家长课程,向家长们传授先进的家教理念和科学的家教方法。在这其中,家委会发挥了很好的组织协调作用。家委会还积极参与承办家长学校,在家长中招募优秀家长志愿者,与潍坊市行知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潍坊市中小学生成长导航站的专家等一起,走进学校、社区、工厂、机关,积极开展公益性家庭教育咨询服务活动。
  潍坊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家委会工作已成为潍坊市基础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有力地推动和保障着基础教育综合改革的顺利进行,也有力地推动着整个潍坊市学习型社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