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组建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创新中心

  山东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协同创新中心由山东农业大学牵头,协同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山东金正大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中心2012年9月成立,2013年9月获山东省教育厅、科技厅、财政厅批准,成为山东省首批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中心现有研究人员96人,已形成土壤改良与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种质创新与新品种培育和高产高效生产关键栽培技术3个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组建了小麦高产高效生产理论与技术等6个创新团队。经过两年多的运行磨合,中心管理制度健全,体制机制完善,科学研究高效,运行状况良好。
  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按照“多单位优势互补、多学科协同创新”的思路推动山东省小麦玉米周年高产高效生产。针对黄淮海区域玉米粗缩病严重的问题,中心培育出抗粗缩病玉米品种山农206。该品种在抗粗缩病品种鉴定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736公斤,比对照增产26.9%,2014年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为我省春玉米和半春玉米的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中心团队在全省各地建立和指导高产攻关田,为我省粮食生产提供示范样板。其中,在泰安市大汶口镇建立的小麦玉米超高产攻关田,2014年周年粮食产量达2011.05公斤,是黄淮海地区首次在同一块地上实现“双吨粮”的示范田。中心组织有关团队参加了“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山东项目区盐碱地改良等工作,将农业大数据技术成功应用于小麦玉米的田间管理和生产指导。2014年5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山东考察农业科技工作并调研“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情况时听取了中心有关人员汇报并给予充分肯定。
(韩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