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促幼儿和谐发展

韩青
  过去,有的家长认为:“管好孩子、教育好孩子是幼儿园老师的事情,我们只是让孩子吃好、喝好、穿好就可以了。”也有家长认为,自己学的知识不多,不知道怎样去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这样的家长忽视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如今的家庭教育又有了新的变化。家长不再单纯地让孩子吃好、喝好、玩好,而是更侧重于自己的孩子是否比别人的孩子强。例如,有一次,我挑选出来几个在绘画方面比较优秀的幼儿,辅导他们绘画。一位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没有被我选上,就不停地埋怨自己的孩子无能、没用,以致孩子哭着离开了幼儿园。我感到,如今的家长步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他们片面地重视智育。
  家庭与幼儿园合作在幼教工作中的重要性正逐渐被人们认可。家园合作是一种双向互动,它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只有家园双方共同努力,才能使幼儿健康、和谐地成长。
  怎样才能使家园合作得更好,让幼儿家长和教师形成教育合力呢?
教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习惯的培养首先要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幼儿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因此老师要抓住一切机会,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例如,鼓励幼儿在操作完学具后学着整理好,看完图书后摆放整齐,吃饭、午睡的时候保持安静。
  在孩子回到家后,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据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里非常懂事,很爱劳动,可是一回到家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建议:家长一定要有耐心,要采用鼓励、表扬的方法使孩子产生动力。总之,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老师和家长付出辛勤的劳动。
教育幼儿要有爱心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是孩子模仿和学习的榜样;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要想让孩子拥有一颗爱心和美德,家长必须在家庭教育中起到模范作用,让孩子学会设身处地地体验别人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家里,家长可以给孩子多讲一些贫困地区小伙伴的故事,并且与孩子一起捐给他们一些书籍、衣服和学费,使孩子从中体会到自己有多么幸福,也从中知道怎样才能献出一份爱心。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教育活动教幼儿学会关心、帮助他人,并让幼儿在生活中体验帮助他人的乐趣。
培养幼儿丰富的情感
  目前,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智力发展和身体的发育非常重视,却忽视了情感的培养。他们只是让孩子会流利地说一些礼貌用语,而忽视了在学习礼貌用语的过程中形成良好习惯。比如,在一次乘公共汽车的时候,我发现坐在位子上的大部分是学生,而大多数老人却站着。看到这一幕,我的心情很复杂。我们教育孩子要“讲文明,有礼貌”、“尊老爱幼”,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鉴于此,笔者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幼儿园老师和家长相互配合,从孩子的一言一行做起。
 (作者单位:山东省委机关第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