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开拓 臻于至善

本报记者 乐文 通讯员 曹继军
  他,追求完美,凡事臻于至善;认识他的人都知道,他对事情肯较真。他,敢想敢做,勇于开拓创新;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爱动脑筋的人。他,就是山东省首批中职“齐鲁名校长”建设工程培养人选、枣庄市薛城区职业中专校长秦真勇。
立德树人 以德为先
  1999年,秦真勇担任枣庄市薛城区职业中专校长。上任伊始,他就带领校领导班子成员挖掘本地蕴藏的德育资源。他们在大门内侧竖立了高达6米的“车神”奚仲铜像,把“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内涵在学校里发扬光大,形成了校本特色文化。
  紧接着,他在全校实施“五名工程”,严抓“五位管理”。
  “五名工程”是在学生中开展“读名著、吟名诗、唱名歌、赏名画、交名人”活动。秦真勇说:“陶行知先生‘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名言给我们指出了办学的真谛。抓管理,不是要把学生变成‘小绵羊’,而是要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要提升育人品位,培养学生的胆识,培养学生‘我优秀、我能行、我负责’的精神,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培养学生‘要做就做最好’、‘不拿第一就做唯一’的精神。”
  “五位”即学位、工位、餐位、寝位、岗位。严抓学生在教室、实训中心、餐厅、宿舍、实习岗位活动的节点,合理有序地安排学生的生活、学习,抓住时机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做到规范、有序。主要任务是消除“三等”(等下课、等吃饭、等上网)学生,解决“三无”(无信心、无动力、无目标)学生,让学生有道德、有责任、有理想。
勇于开拓 从不止步
  “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使命让秦真勇校长不停地思考、琢磨、开拓、创新。他说,在他的字典里,一直就没有“困难”二字。
  仅仅过了几年的时间,秦真勇领导的薛城区职业中专就成了国家级重点职业中专。2009年,他争取到了市、区党政部门领导和教育局的支持,开始建设新校。他跑政策、跑手续、跑资金,披肝沥胆。建设工地上,到处都留下了他忙碌的脚印,洒下了他辛勤的汗水。2012年9月,新校建成了。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学校要走向新的征程——创建“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
  秦真勇知道,建设任务十分艰巨。为此,他亲自带人逐一梳理建设项目,共整理出细目700余项。学校成立了专门机构“创新办”,多次召集专业教师开碰头会,还召集行业企业专家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
  在专业建设上,秦真勇大胆探索。学校建成了高质量、高水平的现代制造技术实训中心、银座商贸实训中心,办学条件跃居全省前列。他牵头编写了全省《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又牵头编写公共基础课教材和《三年制中职数学教学指导方案》。现在,学校的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已经成为“山东省十大精品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成为“枣庄市十大品牌专业”。
  在教师培训上,学校舍得投入,经常让教师参加国家级、省级计划培训,主动邀请教研专家到校听课,邀请职教专家到校讲课;每年都派出专业教师到德国、加拿大学习、培训,等等。秦真勇还带领骨干教师到北京、上海、深圳、青岛等地学习、参观,开阔视野。目前,学校拥有山东省教学能手5人、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0人。
  在校企合作上,秦真勇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2009年,薛城区职业中专牵头成立了枣庄市第一家职教集团——枣庄市数控职教集团。此举实现了校企深度合作,培养了一大批地方急需的技能型人才。
要做就做最好
  从2006年至2014年,薛城区职业中专的学生参加全国中职学校职业技能大赛,获得了2枚金牌、14枚银牌和铜牌。2011年,该校承办了“鲁商杯”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制造技术技能比赛,协办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现代制造技术技能比赛中职组总结会。
  如今,薛城区职业中专正在秦真勇校长带领下,向着“省内著名、国内先进”的办学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