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网络教学优势激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
发布日期:2014-10-27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811次
滕州市羊庄镇中心小学 孟庆华 滕州市洪村小学 王学光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在日常教学中,教师怎样才能使学生在转瞬即逝的音乐流动中对音乐留下印象呢?笔者认为,只有让学生对音乐产生兴趣,才能引起他们的听觉注意。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笔者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导学生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在音乐欣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充分发挥音乐信息的感染力,教师要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音乐内容让学生听,用美妙的音乐代替老师的长篇大论。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要想使学生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教师就应当是审美活动的主导,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完成音响感知、情感体验、联想、理解、认识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和审美能力。例如,在一年级下学期的《乃呦乃》的教学中,笔者抓住低年级学生爱动的特点,先播放优美的音乐,然后根据律动在“泡泡精灵”中画出节奏,并填上歌曲的旋律,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
音乐作品中的旋律、节奏、力度、速度、音色调式调性、曲式结构等要素往往是在对比中呈现和进行的。为了让学生感受音乐的各种表现手段,笔者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用对比的方法感受音乐语言的变化,从而理解音乐形象以及音乐诸要素对塑造形象的不同作用。
二、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在倾听中感受音乐的内在美。音乐作品总是与一定的事实形态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听音乐的过程能够唤起审美主体的形象记忆,诱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心理活动获得鲜明、生动的想象和联想。在网络教学中,音乐课不应以“满堂灌”代替学生的思维,而要引导学生在倾听中想象、联想、体验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想象和联想中理解作品,塑造出不同的音乐形象,并感受音乐的美。例如,在学习民乐精品《百鸟朝凤》时,笔者先从网络上找到了山东、安徽、河南、河北等地的不同版本的同一首作品,让学生欣赏;然后让学生想象所见美景,描述所闻之声。学生纷纷描述自己聆听后的感受。有的说似乎看到了鸟群欢腾的场面,有的说仿佛目睹成千上万只鸟儿在歌唱,有的说听到了各种各样的鸟叫声。这样的音乐欣赏课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他们的审美情感。
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能够使人愉悦,能激发人的热情。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这种教学工具,努力培养学生的高尚审美情趣和积极生活态度,促使他们成为热爱音乐、热爱生活的人。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