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管理 推进素质教育

晁兴邦 马宗海 文/图
 枣庄市峄城区底阁镇中心小学始建于1952年,是一所管理规范、创新发展的省级规范化学校。学校占地32140平方米,在校学生2200余人。
  近年来,学校始终以《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思想,坚持“塑造健全人格,培养创新精神”的办学方向;依法治校,科学管理,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学校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先后荣获山东省规范化学校、枣庄市教学工作示范化学校、枣庄市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枣庄市环境育人特色学校、枣庄市德育示范化学校、枣庄市平安校园示范学校、枣庄市劳动关系和谐单位、枣庄市信息化校园等荣誉称号。今年9月,又荣获“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
社团活动
给学生成长插上飞翔的翅膀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底阁中心小学能顺应时代发展需要,积极响应市、区教育部门的号召,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为学生个性化、多元化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该校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把文化课、活动课、社会实践、特长培养、文体活动等有机结合起来。先后成立了40多个社团组织,不断加强社团活动课程化、规范化,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才艺得以展示,特长得以发展,综合素质得以提高。
  规范办学行为,完善课程体系,是学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为此,学校建立并完善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上好每一节课;强化规范思品、综合实践、信息、安全、科学、校本、音体美等学科教学;优化教学过程,着力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教学中,该校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学生为目的的教育指导思想;积极开展“磨课活动”,进行了“农村小学四三自主学习模式”的实验,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在“山东省素质教育论坛”上,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材料在大会交流。
强师固本
增强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师资是培养人才的灵魂,也是学校创新发展的保障。为强化师资力量,该校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广泛征求教职工的合理化建议,制定各项工作计划,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做好具体工作的布置和总结。学校从科学管理、常规落实、课堂教学改革、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内涵发展、学生素质提高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工作目标。
 学校加强师德建设,注重德育工作研究,高度重视学生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把思想教育渗入教学课堂中。全面深化全员育人导师制工作,形成了教师“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个个都是安全员”的育人机制,增强了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意识。
  此外,该校还建立了科学的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学校以质量为核心,确立正确的育人观、质量观。不断调整和完善教师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中教学成绩的计分办法,实行学生成绩等级积分制,引导教师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合格率、优秀率,消除低分率。同时,学校对于在特长生培养、优秀生培养以及合格率提高方面成绩突出的班主任、任课教师给予奖励。
关爱留守儿童
还他们一个灿烂的童年
 关爱留守儿童,就是要让他们用阳光般灿烂的笑脸面对生活、面对学习,自强不息,快乐健康地成长。
 由于学校地处两省四县交界处,外出务工农民较多,学校仅留守儿童就有860余人。因此,关爱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儿童、残疾儿童的身心健康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
  针对学生实际,该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成立了班主任工作室、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留守儿童工作站,重点关注学困生、行为偏差生、残疾学生和特长学生,从重形式向重实效发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校要求每个班级建立留守儿童档案、联系卡、统计表、基本情况登计表、结对子登计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关爱留守儿童”主题班会,以正面、反面的事例教育留守儿童。
 为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学校还建起乡村少年宫对留守儿童进行集中管理。少年宫里开设了多个兴趣小组。为了更好地了解、帮助留守儿童,学校还要求班主任进行家访,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学校被评为“枣庄市关爱留守儿童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