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实儒雅文化底蕴 打造儒雅教育品牌
发布日期:2014-10-25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2442次
郭传兵 文/图
素有“江北水乡,运河古城”之称的枣庄市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古迹荟萃,是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还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凿壁偷光的匡衡、大文学家贾三近的故乡。枣庄市薛城区临城实验小学近年来从基本制度建设抓起,从关键环节、薄弱环节抓起,从优化师资队伍抓起,从“细”字上着眼,在“精”字上下功夫,步步抓好落实,构建了一整套具有儒雅特色的育人体系,让师生都受到感染,从而规范自己的行为,使每一个人都“胸蕴儒雅,心存天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一所学校要想办出特色,追奇猎艳、刻意为之,未必能成;老老实实地把常规工作做细,把某一方面做精,自然就具有特色了。在临城实验小学师生们看来,“实施儒雅教育,营造儒雅校园”办学理念的提出,就是把养成教育做到精细处,是水到渠成的结果。基于此,该校以“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为师生培养目标,努力构建儒雅教育特色品牌。
立足“儒雅”,丰富文化内涵
近年来,该校积极打造儒雅班级,每两年举行一次“书香班级”评选,并出版《班级文集》。2013年,《童年集结号》、《梦幻童年》、《金色阳光》相继印制成书。同时,学校还为写作水平高的学生出版个人文集。围绕“儒雅教育”这一特色品牌,创办了前进文学社,创办并发行了校刊《开拓》、校报《前进》。
与此同时,该校积极打造儒雅课程,开设了“阅读课程”,引导学生阅读《三字经》、《千字文》、《毛泽东诗词》、《论语》;编写了德育读本《学会感恩》、《我们都有好习惯》。
巧借载体,让“儒雅”理念入脑、入心
在不断丰富儒雅文化内涵的同时,该校巧借载体,以“秉承传统文化,彰显学校特色,打造儒雅校园”为主题,通过校园建设,努力营造儒雅教育的外部环境,引导学生“胸蕴儒雅,心存天下”。
学校立足“儒”,突出“雅”,从环境建设入手,创设一个无处不“孔”、无“儒”不入的校园氛围。校园布局规范,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清晰合理,井然有序;桃花、丁香、桂花等各种花卉三季飘香,松树、侧柏、冬青四季常青;学校还为每一棵树、每一朵花制作精美的“身份牌”,流连其间,既亲近了自然,又能收获知识。校园里建有孔子雕塑,学生时刻可以亲近这位“至圣先师”;把校园主干道分别命名为“三省路”、“三友路”、“九思路”、“六艺路”,把教学楼、宿舍楼分别命名为“行之楼”、“信之楼”、“修齐楼”、“思齐楼”,这些名字的出处都是儒家经典作品。在校园一角建有儒家文化长廊,《三字经》、《弟子规》、《笠翁对韵》等作品点缀其间,漫步其中,可以体会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学楼依据“一楼一主题,一层一特色”的原则,分别设置“徜徉书海、走近名人、经典诵读、校园掠影”等多个文化主题,让学生一抬头就可以接触文化,一转身就可以学到知识。
现在,校园里的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浓郁的儒雅文化气息,师生的情操时时受到陶冶,他们的心灵时时受到感染。每到学期末,学校将一学期活动的材料归类整理并装订成册,分年度存放于德育展室和档案室。这些活动材料勾勒出学校儒雅教育发展的清晰轨迹。学校以儒雅文化特色活动为主线,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活动。师生礼仪风采大赛、情景剧展演、经典诵读、书画展、读书拜师仪式、体育艺术节、诗歌朗诵会、英语风采大赛、儒雅讲坛等让儒雅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积极培训,打造儒雅教师团队
教师是学校内涵发展的基础。没有教师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教师的发展,学校的发展就会失去有力的支撑,成为空中楼阁。学校紧扣“仁爱”、“博大”两个核心,极力打造和谐发展的儒雅教师团队。“德者,事业之基。”学校引导教师从身边的师德标兵学起,大力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对“儒雅教师”的评选,增强了教师们的职业幸福感。
学校十分重视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开展了“师生共同成长”活动,着力打造书香型教师团队,为教师订购了大量教育理论书籍,鼓励教师每年征订教育刊物,要求教师写读书笔记;加强学习,采取分散和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进行新教师培训、课程通识培训、信息技术培训,鼓励教师参加远程研修;注重高层次的专家引领,王敏勤、魏书生、于永正等专家的讲座点燃了教师主动学习的热情,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兴趣基础;先后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开阔了教师的视野,接触到了外面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开展“三笔一画”、普通话的培训,潜心练师能,强化基本功训练;学校的“未来教育家论坛”可谓铸炼“儒雅教师”的大舞台。
人人登台演讲,人人畅谈教育理想,教师的群体素质得到极大的提升。目前,“未来教育家论坛”已举办了69期,每期有8位教师登台演讲。“论坛”真正成为校内的儒雅教育大讲堂。
学校鼓励教师把教育实践与读书相结合,反思自己的教育细节和习惯,形成自己的教育主张和思路,从而立德、立言、立行。目前,全校教师在薛城教育网都建有自己的教育博客,积极与其他教师交流、反思,不断提高自己。学校每年评选网络教研之星,并为他们出版教育博客文集。现在已评选了3届,出版了27部教育博客文集。
如今,读书写作已经成为教师们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在读书中变得越来越儒雅自信,教师们的专业素养也不断提高。近两年,学校有100余人次在各级教育刊物上发表论文。其中,郭传兵老师有近30篇论文分别发表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等知名报刊上。学校教师的教育专著《教育的天空》(种道选著)、《中小学生学习方法探究》(刘春锋著)、《璞玉初雕——我的教育教学手记》(张志鹏著)、《笃学行思》(郭传兵著)、《做学生喜爱的教师》(张斌著)、《做一片快乐的叶子》(庄伟著)相继由国家级出版社出版。2012年1月,马立老师被评选为首届十大“感动枣庄教育人物”。
目前,高素质的儒雅教师队伍已初步形成。学校拥有省、市级骨干教师3人,特级教师1人,枣庄市名校长1人,省、市级优质课获得者20人,市、区级课改标兵、骨干教师28人。仅2013年以来,在这支高素质儒雅团队的努力下,学校先后获得市优秀教案评选活动先进单位、市义务教育阶段先进集体、市信息化校园、市书写示范学校、第四届“小哥白尼”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称号。
精心雕琢,培养多才多艺的儒雅学生
活动与教育是一体的,活动是学生得以生长的土壤。学校创设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载体,以活动促教育,以活动促提高,增强育人的效率,积极培养儒雅的学生。开展营造书香校园和诵读经典诗文活动。同构“儒雅之风”系列活动,为学生提供表现美、体会美的平台,培养审美能力。开展“诵读经典”和“情景剧展演”活动,促使学生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
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自身素养,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2011年4月,在全区首届读书节活动展演中,学校的大型诵读节目《鲜红的党旗永不褪色》获特等奖;2011年6月,在全区中小学“红心向党,校园放歌”活动中,学校荣获特等奖;学校的艺术节目《古韵飘香》参加山东省少儿歌舞艺术展演并获一等奖。2014年,在全区中小学经典诵读及乐器舞蹈大赛展演中,学校的《长征颂》、《军魂》两个节目荣获一等奖,其中《军魂》被选送参演第30个教师节庆祝活动。在山东省第二十八、二十九届科技创新大赛中,学校先后有4名同学获得了省级奖励。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近年来,学校学生共有1200余人次在区级以上各类活动中获奖。2009年、2014年,崔恒瑞、杨涵菲同学先后被评为“枣庄市十佳少先队员”;2008年,渠铭倩同学在香港举办的“全球华人少儿舞蹈锦标赛”中喜获金牌。杜俊洁同学被共青团山东省委、省教育厅评为“中华诗文诵读小名士”。
完善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学校从管理入手,积极构建自主管理体系。为提升各班的自主管理水平,全校37个班级均实行了班委会竞选制、班干部轮值制,以发挥每位班干部的管理能力和每位学生参与管理的积极性。从每天的一日常规检查信息来看,多数班级基本达到了如下几点规定:课上、课下学习用品摆放一条线;放学、做操、如厕、就寝站队一条线;教室内有老师和无老师一个样。另外,学校出台了《星级儒雅学生评选制度》,要求全员参与,分“星”评价。在评价过程中,开展个人自评、同学互评、家长评价、班主任推荐。最后,确定各班最优秀的学生,推荐他们参加全校的评比。学期末,公布评比结果。学校不仅张榜表扬,还颁发“儒雅学生”星级奖章,并把他们的事迹在校园内逐一展出,从而促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儒雅学生”。学校不仅完善星级评价制度,而且科学设计了“儒雅少年”、“博学之星”、“礼仪之星”等十几种荣誉称号,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由“普通一兵”成为“学校明星”。
“树儒雅之风,养浩然之气,做博学之人,成有用之才”是学校的不懈追求,让“儒雅”文化成为校园的主旋律,让“儒雅”气质成为师生的名片,是临城实小人矢志不渝的目标。为此,该校先后荣获全国百家“书香校园”、中国西部教育顾问单位、全国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山东省素质教育先进集体、山东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等百余项荣誉称号。
“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需努力;会心不远,欲登绝顶莫辞劳。”在今后的工作中,学校将不断开拓创新,积极推进儒雅教育,建设儒雅校园,不断提升内涵式发展水平,倾力打造临城实验小学具有丰富内涵的儒雅教育品牌!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