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四不要”
发布日期:2014-10-12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778次
平原县教师进修学校 袁建国 赵明亮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李白《将进酒》中的诗句,它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千古流传。对教师而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要正确认识它们,就一定能充分发挥优势,克服不足,找到适合自己的生长点。
对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做到“四个不要”。
第一,不要追求完美。古语有云:“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一个人存在缺憾和不足是正常现象,一味地追求完美反而是一种更大的缺憾。
我们都知道,医用酒精是用来消毒的,但其浓度并不是100%,而是75%。实验证明,75%的酒精消毒效果最好,用100%的酒精反而降低了消毒效果。
教师是需要故事的,无伤大雅的不足之处便是故事的源泉。中国高等教育的高峰是西南联大。当时,它的条件虽然很差,但因名师云集而蜚声中外。陈寅恪、刘文典、冯友兰、朱自清等人,个个都是特色鲜明的人,也是存在缺憾的人。他们创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奇迹。
第二,不要坐享其成。教师要善于剖析自己,明确自己的优势是什么、不足是什么,并淋漓尽致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魏书生老师的优势是做思想工作。他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做校长,当两个班的班主任,教两个班的语文,每年还用一半的时间到全国各地讲学。工作量大得不可想象,但是他游刃有余。原因就是,他充分了发挥自己的优势。
每个人的优势是相对的。如果有优势却不努力保持,天长日久,就会失去优势。方仲永的例子便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第三,不要盲目攀比。每个人的优势都有其天然的成分。不顾及自己的先天条件,盲目攀比,反而会丢失自己的优势,丢失自己的个性。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的王君老师是“青春语文”的倡导者和践行者。一次,她与清华附中的邱晓芸老师同课异构后,这样说道:“邱老师一说话就口吐莲花,一板书就形神兼备,一唱歌就倾倒众生。她浑身都是艺术细胞和文学气质。”羡慕之情溢于言表。她进行了反思以后又说:“她的才艺或许很难模仿,但是她的研究精神的确可以学习。”
这就是名师。面对别人的优势,不盲目攀比,而是理性思考。
第四,不要灰心丧气。教师的基本功、教学风格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倾注毕生的精力。
北京101中学副校长、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程翔的课堂教学艺术可谓精湛绝伦。他的功力是如何练就的?这主要取决于他对课堂教学艺术的不懈追求。他有远大的理想。刚上班的时候,他就立下了“不当教书匠,要当教育家”的誓言。为此,他废寝忘食,博览群书。他在散文《书情》中写道:“看到这些书,心里就踏实,就感到充实。深夜,孤灯一盏,清茶一杯,我有滋有味地读着书,吸吮着人类创造的精华。这是多么美好的时刻呀!”
教师对于自己的长处要善于经营,对于自己的短处也不要一味回避。如果能够洞察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人生便会不断增值。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