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力齐发促课改

本报通讯员 尤霞
  近年来,淄博市临淄区全区上下思想统一,行动一致,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有效提升了全区教育教学水平。
政府有力
形成推进改革的制度路径
  临淄区政府坚持教育优先战略,紧紧围绕当前教育的主要矛盾,确定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幸福”的教育追求和“改革与发展,公平与优质”的教育重心,把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临淄区改革与发展的战略性基础工程,运用行政力量整体构建区域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思路与策略。在此过程中,该区尝试既监管又放权,进一步明确了学校工作“以教学为中心”的基本规范,完善了学校课堂管理及评价制度,推进学校课堂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民主化进程。通过合理确定学校决策、执行和监督三者之间的关系,该区进一步完善学校校长负责制度和教师代表大会制度,探索引进社会、家长与学生的学校课改参与机制;推进课改微观层面的制度设计与供给,有效解决了各种问题。
  自2012年年底以来,临淄区政府探索出了一条“目标规划引领、制度设计、政策调控和督导问责”四位一体、同步推进的课改发展道路,创造出了区域推进现代信息化生态课堂建设的“区镇共创、城乡共建、社会齐参与”的教育管理新模式,形成了推进区域课堂改革的制度路径。
教育局加力
让教改行走在科学规范道路上
    临淄区教育局立足区域实际,搞好区域课改顶层设计,为区域内课改加力。
    在推进过程中,区教育局及教研室首先加强典型引领,发现培植课改样本典型学校,作为课改项目实验基地和课改孵化器,为全区各学校开展课改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其次,强化专家引领。他们在报纸、教育网、《教育现代化研究》期刊上开辟诸如《课改前沿》之类专栏,对探索出来的成功做法进行总结和推广。他们还充分运用考核、评价教师的管理手段,定期召开课改专题研讨会、现场会等活动,表扬奖励课改先进学校、优秀个人,引导全体教育工作者全身心投入课改工作。区教研室实行教研员课堂改革蹲点包校制度,科学系统地对区域内课改实施组织和管理。区域内课改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及时调度区内课改工作,为学校课改工作排忧解难,提供政策保障和机制支持;利用各类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共同体,创造性地发挥组织和管理作用,让全区课改始终走在有领导、有组织的道路上。
学校给力
为教师赋权增能鼓劲
    各学校把课改作为学校发展大计,作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益的重要举措贯穿于学校的发展过程中。
    各学校适时调整学校经费的使用结构和方向,适当增加支持教学改革的经费,满足教学需要,不让课改因经费困扰而受影响。在实施过程中,学校通过宣传、发动和培训等方式,帮助师生及家长转变思想观念,调动他们参与、支持课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科学做好课改推进工作的顶层设计,指导教师明确每一段时期的改革目标和具体任务,带领教师及时发现并解决课堂改革实践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搞好学校课改阶段工作的分析、总结、反思及提升。目标是顺利实现由区域内普通学校、实验学校、优秀实验学校到示范学校的成功跨越。
教师发力
课堂教学创新各具特色
  实施课改是时代要求、使命所在,每位教师责无旁贷。全区广大教师顺应潮流,响应号召,奋发有为,争当课改先锋。
    临淄区现代信息化生态课堂正处于从探索走向成熟时期,一些先行的做法仍然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与实践;而且,教学既是科学也是艺术,教无定法。因此,在建构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时,广大教师更新观念,大胆革新,不拘一格,创造出各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新课程理念下,广大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彰显“自主、合作、探究”的基本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创造性开展教学。
    探索和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艰巨、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从临淄区既有经验来看,唯有地方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及广大教师各负其责、各出其力、携手同进,区域课堂教学改革方能健康顺利前行。可以说,在课改的实践中,教师的创造力有多大,课改的成果将会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