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决心让学生走出校园”
发布日期:2014-10-10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4733次
本报通讯员 张丽
“我们要去王懿荣甲骨文纪念馆!”“我们要去磁山地质博物馆!”“我们要去雷锋纪念馆!”暑假前,烟台市福山区回里小学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该校尊重学生意愿,以班级为单位投票确定了各班级的活动主题,以“家长全程参与,学校适时指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参加烟台市“实践基地群,社会大课堂”活动,并利用QQ群和手机短信,适时与家长取得联系。
“这种社会实践活动让课本上的知识活了。知识不再只是死记硬背得到的文字和符号,而是能够活生生地体验、实践、观察、感受。”参加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芝罘区潇翔小学二年级学生张乘乘家长感慨。
回里小学和潇翔小学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大背景是,烟台市教育局2014年暑期联合各县(市、区)55个特色社会场馆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校外活动大课堂。市教育局副局长宋作新说:“我们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一个暑期活动平台,学生可自愿选择场馆,在家长的监护和协助下跨城乡、县区活动。”
全市校内外综合实践“一盘棋”管理
在素质教育发展史上,烟台一直是个备受瞩目的地方:早在1984年就被确定为全国教育改革实验区,1997年在此召开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烟台成为全国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如今,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各地的不断推进,这个老典型亟需在新形势下寻找素质教育新的增长点。
近年来,国家非常重视中小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甚至将其写入十八大报告中。但调查显示,相当一部分地方和学校存在着对学生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重视不够、课程意识不强、评价不到位、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每年高考录取之后,高校反馈新生入学动手实践能力弱,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改革已势在必行。
2013年,刚上任的烟台市教育局局长纪德臻调研发现,在落实课程的过程中,校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是个难点——很多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被挤占,学生很少走出校园。市教育局党工委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对策,决定首先从机制上入手,将2012年成立的烟台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管理处加挂“烟台市综合实践教研室”牌子,形成对全市校内外综合实践教育规划、研究、管理与指导“一盘棋”的管理机制。烟台市教育局将“下决心让学生走出校园”写入2013年工作要点,当年便改变了重校内学习轻校外活动的状况,组织13.9万人次的中小学生参与了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市里联系协调社会各类场馆,如博物馆、核电馆、地质博物馆、农博园、鲸鲨馆等进行统一挂牌。截止到2014年3月,市级挂牌基地15处,各县(市、区)挂牌基地达90处,校级活动基地达539处,县域中小学特色基地群初具规模。在前期成功运行的基础上,经过充分论证,2014年市教育局联合全市55处社会场馆组织了首届暑期“社会基地群,实践大课堂”活动。活动本着公益性原则,惠及全市600多所城乡中小学、近60万名中小学生。全市各场馆累计接待学生近55万人次。
基地群建设与课程研发并行
“2015年之前各县(市、区)要尽快建成或改扩建至少一处示范性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并与各部门联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以示范性基地为主,各种特色实践基地为辅的综合实践教育新基地群。”烟台市政府副市长张广波在2013年召开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目前,各县(市、区)也相继有了区域综合实践教育基地规划,有的项目已经动工,其中牟平综合实践教育基地已被列入区政府为民办实事重点项目,占地125亩,计划投资1.3亿元。
与此同时,烟台市教育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全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意见》,要求每个县(市、区)每所学校都要积极利用社会资源,研发有地方特色的课程,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面向全体的基础上,多学科融合、校内外结合,着力构建面向全体、适合每名学生成长的课程体系,最终把综合实践教育落实到课程上来。
“鱼会不会知道冷?它是怎么知道冷的?”“鱼饵是什么做的?”“三文鱼是不是鳟鱼?”开发区大季家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在东方海洋三文鱼养殖基地对讲解员刨根问底。校长赵承红说:“我们学校地处农村,依山傍海,山野作物、田地海滩都是可利用的优质资源。敬老院、养殖场、酒店、社区广场、当地海产品加工企业成了我们身边一座座没有围墙的学校。我们开发了‘亲近自然,探索奥秘’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让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田地,体验劳动中的艰辛与快乐,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目前,该市正逐渐构建起以理想道德建设、职业技能训练、科学探索创新和综合素质提高为四大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学校+基地群”课程体系。
内引考核外联支持“双轮驱动”
局面变不变,评价是关键。
烟台市教育局从2013年度开始就将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与基地建设等纳入对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落实重点工作的考核内容;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发实施情况纳入对中小学的考核评价;要求学校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完成的时间、质量及考评结果,记入学生成长记录袋或发展报告书,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义务教育段中小学生实行等级制评价,分为“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凡达不到良好以上等级的学生不得参加高中自主招生,并鼓励县(市、区)尝试将综合实践评价纳入中考招生。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包括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规划、组织、管理、指导等方面的能力和活动取得的实效。他们将此项评价纳入教师的年终考核,大大调动了专、兼职教师的积极性。
“从2013年起,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培训被纳入市教育局教师教育的大盘子,每年举办大型骨干教师培训及教研员高级研修。这对提升区域教师与教研员专业素养、深入推进区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局教师培训科科长白新奎说。在教师培训的同时,该局注重以优质课评选和优秀课程资源征集促进教师实践成果的提升。
2013年12月初,烟台市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场馆优质课展评举行。来自全市小学、初中、高中的97名综合实践活动骨干教师参评,共评出优质课77节。活动选题内容丰富多彩,有“寻访雷神庙”、“走进绿色军营”等思想道德建设主题活动,有“玉米种植探究”、“精彩的面塑艺术”等职业技能训练,有“走进农博园”、“走进海阳核电”等科学探索活动,有“走近地雷战”、“探访百年张裕”等地域特色活动以及“聚焦雾霾”、“光盘行动”等时事探究课题。
这种考核,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带动整个烟台市的综合实践活动向科学、规范、高效迈进。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财政部门2012年投入1965万元,2013年投入1254万元。涉及全市近60万中小学生的暑期社会大课堂活动期间遇到台风来袭,却没发生一起安全事故。这是学校指导到位、家长全力配合、场馆努力保障的结果。“基地建设不是教育部门自己能决定的,需要各县(市、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纪德臻如是说。
为了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该市教育局与市财政局正在起草《烟台市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管理办法》,研究政府购买服务的策略,开始更大范围的体制突破与创新。
改革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胶东在线一位网友的发帖引来众多网友“点赞”:“最近教育部门有了很多大胆的改革。烟台教育的进步我们看得到,希望能持续下去!希望烟台的学生能有更开放、公平、自由的教育环境!”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