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的触角延伸得更远

本报通讯员 曲善涛 宋洪涛
  面对当前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脱节的状况,乳山市教育局充分盘活教师、家长、社会贤达等各方面教育资源,吸引优秀人才,构建“家、校、社”三结合教育志愿者队伍体系,有力提升了教育的影响力和社会效益。
学校教育发挥“领头雁”作用
  “老师,孩子这几天老是自己闷在屋里,也不知道是怎么了。请老师帮忙开导开导。”乳山市午极初中心理咨询室的教师经常接到家长通过“学校热线”打来的类似求助电话。为切实疏解学生心理问题,在市教育局的统一要求下,乳山市27所学校全部成立了以心理教师、对家庭教育有研究的教师和团队干部为主体的家教服务志愿者团队,发挥学校在社区教育中的“领头雁”作用,全面开展家教指导活动。
  家住怡园社区的学生家长孙先生,每月都会收到一份《怡园家教小报》,其中的“家教点滴”、“家校之桥”等栏目他最喜欢。“不学跟不上形势了。学校费心编了报纸,我们认真学,确实能学到不少教育方法。”他由衷感慨。在做好召开家长会、发放家校联系卡和致家长一封信等工作的基础上,该局要求各校编印家校沟通小报,广泛开展“菜单式”家教讲座,满足不同家长群体的家教需求。
“夕阳红”志愿者退而不休
  “我1962年在村小教过识字班,这算不算老民办教师?”徐凤芝老人向进村走访的志愿者咨询原民办教师填报信息。退休的教育干部和教师,分布广,数量大,乳山市教育局充分发挥“双老”余热,将学校教育向社会延续。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有100多名“双老”参加了夕阳红家教服务志愿者队伍,全面参与家教指导与服务。
  来乳山农村打工的贵州人小王想让自己的孩子乘坐校车,可不知道如何申报,又没有时间到学校询问,便来到夕阳红教育志愿者刘老师的家。刘老师热情接待了他,向他详细介绍了学生班车的运行时间,并就异地转学子女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这让人生地不熟的小王很是感激。
  夕阳红教育志愿者还是来自基层的教育信息员。学校向他们提供了热线电话,随时听取他们反馈的教育信息、群众意见以及合理化建议。在今年的原民办教师信息填报与审核过程中,夕阳红志愿者团队全面参与,充分发挥了对村办教育知根知底的优势,高效完成了相关工作。
社会助教身兼“指导员”与“监督员”
  每逢开学,乳山市午极镇派出所的孙所长都要准备一节课——作为辖区学校的法制副校长,为全校师生做一场法制专题讲座。该市组建了以职能部门、村居负责人和其他社会人士为主体的社会助教志愿者队伍,开展不同形式的教育志愿者活动。
  全市学校与辖区内派出所、交警中队、镇武装部等单位结为联谊单位,聘请主要负责人为兼职法制副校长,定期到学校开展安全、法制教育。为增强联谊共建效果,全市统一设置课程表,开设了法制教育课,开展了安全疏散演练等活动。同时,全市各中小学主动外联,聘请辖区内的村居、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担任社会监督志愿者。针对学生班车、规范办学、安全教育、师德建设等重点事项,2013年下学期,全市教育系统共采纳社会助教团队合理化意见建议57条,相关职能部门和学校及时进行了整改,有效提高了教育满意度。
“家长助教”不可或缺
  没有家长参与的教育是残缺的教育。乳山市各校以家长委员会为桥梁,组建家长助教志愿者队伍,让热心家长为教育出谋划策,建功献力。
  各中小学启动家长课程资源开发,邀请有专长的家长到学校当“客座老师”,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课。
  暑期安全是让众多学校“挠头”的一项工作。各学校召开家长志愿者座谈会,开通直通热线,听取家长意见,优化学校管理,制定了多项防范措施,包括吸引家长志愿者成立暑期安全联防小组,发动村居广播安全警示、插放警示牌,定期发送短信等。家长志愿者的参与,显著提高了安全教育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