扪心四问誓破冰

本报特约记者 陈祥云 冯俊华 记者 王一秀
  “之前是学校逼着我们学习,现在是大家积极主动地进行充电学习。可不能偷懒,否则就落伍了。”8月8日,枣庄市山亭区教师李倩参加完该区中小学教师暑期集中远程研修后颇有感慨。李倩近来研修心态的转变是该区教师群体工作状态变化的一个缩影。这一变化,缘自该区教育系统开展的“扪心四问,争做身边榜样”活动。
  “摸摸自己的良心,不能愧对山亭父老”
  山亭区地处沂蒙革命老区,同时也是省财政困难区县。由于建区晚、底子薄,教育基础薄弱,办学条件落后,教育质量与周边区县存在一定差距,优质生源流失较为严重。同时,由于教师结构不合理,部分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出工不出力”,职业倦怠、慵懒散现象普遍存在。
  “摸摸自己的良心,再不抓不行了,否则愧对山亭父老。”山亭区教育局局长高玉龙语气坚定。
  今年年初,新一届教育局班子上任伊始,审时度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进行“局机关全员大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扪心四问,争做身边榜样”活动。所谓“四问”,即问“山亭生源为什么外流”,问“家长为什么愿意多花钱让孩子上民办学校”,问“国办学校有食堂、有宿舍为什么留不住学生”,问“教育工作是良心活,我尽心尽力了吗”。
  “勇于向自己开刀,争做身边的榜样”
  “之所以开展这项活动,主要目的是从教育自身找问题,从教职员工身上找问题,勇于向自己开刀,以此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争做身边榜样,集聚正能量,倡树新风尚。”高玉龙说。
  如何开展好“扪心四问”活动,取得“心”战的胜利,区教育局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从领导层抓起,让每位领导成为一面旗帜、一个榜样,是该局“向自己开刀”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从局机关到区直学校领导班子成员、镇街教委主任、镇街中学校长、镇街中心小学校长围绕“四问”分别撰写剖析材料,进行自我剖析,敢于揭短亮丑,挖到心灵深处。“自己都没有做好,怎么好意思再去要求别人?根源还在我们自己。”徐庄镇建银希望小学校长陆繁伟,写了八千余字的材料,“心里一下子亮堂了,跟明镜似的,感觉战胜了自己。”为发挥身边榜样的作用,他们挖掘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总结开展竞争性评选活动一等奖获得者的工作经验,提炼教学成绩特别优异者等教职工的典型做法,编辑出版了《身边的榜样》一书,培树典型,弘扬先进。各校争做身边的榜样、比学赶超的氛围日渐浓厚。
  与此同时,该局注重发挥社会力量,通过召开教育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政协派驻教育监督员座谈会,进行意见梳理。他们还建立了全员调研教研、责任督学挂牌督导、重点工作考核等12项制度,研究制定了《山亭区骨干教师竞争性评选递进式培养办法》,有效发挥了典型示范引领作用。
  为打造优质教育平台,该区成立了1个“名校长工作室”、2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培养了一批道德高尚、业务精湛、敬业奉献的校长和班主任。该区明确37名督学任务,定期对177所中小学进行监督指导,邀请天津中学等11所知名学校教师到农村学校作报告。他们还依托枣庄十五中、滕州一中等省内知名学校,积极开展联合办学,努力将辖区内的枣庄四十中、枣庄十八中打造成为市内知名品牌学校。
  “问出了道德良知,山区的教育有希望了”
  “‘扪心四问’,问出了我们教师的道德良知,山区的教育有希望了。”主动请缨担任“名校长工作室”主任的退休教师、老校长洪振伦道出了广大教职员工的共同心声。
  洪振伦曾担任枣庄三十一中校长多年,具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在“扪心四问”活动中,他深刻感受到了心灵的洗礼。“我要发挥余热,多培育几位名校长。一位名校长就能带出一所名学校呀。”洪振伦信心满满,正积极筹划工作方案,撰写工作心得。
  枣庄十八中教师刘兴菊连续加班20多天,制作了高科技含量的音乐教学课件。“暑假开学后,我要让学生体验到优质的学习。”她说。
  教师的言传身教,也影响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孩子从前放学后基本上不写作业,就知道玩,字写得也潦草,现在放学回家后就做作业,字写得可工整了。”区实验小学三年级学生王勇的妈妈欣喜于孩子的变化。
  从“要我干”到“我要干”,“扪心四问”活动有效激发了全区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工作活力。全区先后涌现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陆繁伟、全国优秀教师张传华等市级以上先进典型7人,打造出徐庄镇建银希望小学等10所特色品牌学校,创建了市级绿色校园12所,16所学校完成了“班班通”建设,34个教学点实现了“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店子镇龙虎小学被评为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3个镇中心幼儿园被确认为省级示范幼儿园。在枣庄市2014年度科学发展综合考核第一次群众满意度测评中,山亭区教育满意率全市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