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读”出语文综合素养
发布日期:2014-08-28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3799次
本报记者 张桂智
诸城市密州路学校注重学生阅读内容与方式的创新,把课内阅读、课外阅读、学生表达能力以及综合素质提升有机结合,让阅读与学生生命成长密切融合,实施“深度阅读”,有效提升阅读效益。
密州路学校的经典诵读活动灵活多样,既增长知识,又启迪智慧、陶冶情操,促进了学生素质的提升。“晨诵、午读、暮吟”是该校常年坚持的阅读活动。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吟诵华美的诗篇,体会经典的内涵,领悟圣人的训诫。每天早晨课前10分钟的班级诵读、中午预备铃前10分钟的唱诗,教师带领学生集中诵读古诗文。凡有重大集会活动都会有经典诵读展示。“古诗背诵”、“演讲比赛”、“经典故事会”、“诗歌朗诵会”、“经典唱演”等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受到了经典的启迪和洗礼。
开展“好书推荐”活动,是密州路学校激发学生读书热情的创意。走进校园,你会发现教学楼前摆放的成排的展板格外引人注目。这是学校分别为每个级部设置的“好书推荐展板”。展板上张贴的是学生们精心布置的好书推介海报,从版面策划到内容设计,全部由学生负责,每周更换一次。在这一张张五彩的海报上,学生们把图书的基本内容、亮点特色以及自己的读书感悟等,用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形式,介绍给自己的伙伴,期待与大家分享。“好书推荐展板”成为展示学生个人读书、引导同学读书的阵地,每天早晚、课间都吸引学生们驻足观看、点评,成为校园的一道风景。与此同时,每天活动课时间,学校以班级为单位举行“好书推介演讲会”,学生轮流向同学介绍自己阅读的图书,演讲自己的读书故事。
为推动“深度阅读”,学校开展了“读书沙龙”、“好书推介”、“亲子共读”以及“书香班级”、“书香家庭”、“读书之星”评选活动,每年一度举办“读书节”,组织“创意书签”设计大赛活动,激发学生阅读的热情。
在密州路学校,阅读也能“考级”,可以获得“小学士”、“小硕士”、“小博士”等称号;阅读也能上“星光大道”,可以获得“周冠军”、“月冠军”和“学期总冠军”等桂冠。该校《学生语文课外阅读考级方案》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确定考核等级分为八个级别:一级为基本级,八级为最高级。原则上,一至六级分别为一至六年级学生所设。学生毕业时应达到阅读六级水平,授予“阅读小学士”。七、八级是为高于毕业水平的学生而特设的等级,达到七级的学生,授予“阅读小硕士”;达到八级的学生,授予“阅读小博士”。
阅读考级点燃了学生的阅读激情。据了解,经考核,本学期全校一至六年级90%的学生取得了相应的阅读考级证书。有30名学生达到七级水平,被授予“阅读小硕士”。
“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浅层次的‘读’上,而应当是一种深度的‘读’、拓展的‘读’。”校长孙术法对该校的阅读教学有一个十分明确的定位。他说:“应当把读和说、写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在学校的支持下,语文教师李红芹与同学科的老师们一道,用3年时间,探索“延伸阅读教学”的路子,形成了“读·思·议·说”四步教学法。“读·思·议·说”就是让学生海阔天空地“读”、聚精会神地“思”、七嘴八舌地“议”、畅所欲言地“说”。而这一切,全部以“读”为基础。在这里有“广义的读”和“狭义的读”:“广义的读”指读有字的书和生活这部“无字”的书。“狭义的读”指读每次习作用到的写作素材,即从生活实践和阅读实践中搜集的资料。生活素材是学生从观察、体验、访谈、见闻中获取的素材。阅读素材是学生为完成本次习作,从课外书、网络等渠道搜集的有关古诗词、名言警句、好词佳句。每次习作前,老师都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观察积累。
“延伸阅读教学”让学生爱上了读书。在李红芹的班里,平均每名学生一学期能读100万字,学生口语与习作能力显著提高。调查显示,85%的学生每天课外阅读时间60分钟以上,60%的学生周平均读书1.2本以上。学生再也不怕写作文了。
在李红芹的带领下,全校语文教师积极开展以阅读引领课堂教学改革的实验与研究,实现了阅读与课堂教学的有效衔接。愿读、爱读、会读、能写已经在全校学生中蔚然成风。
“深度阅读”还关注学生阅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学校按照“依托课本—拓展文本—学生为本—落实人本”的思路,还课堂于学生,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大胆走上讲台,展示自己的风采,培养学生敢说、能说、会说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