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型”课堂教学文化有三大特征

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雨亭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取决于“创造型”课堂教学文化的构建。“创造型”课堂教学文化具有三个明显的特征:
  第一,教师鼓励学生创新,给学生思考、质疑的机会。教师能够根据知识的类型进行教学,因为每一种类型的知识都有相应的促进习得与保持的教学策略。按照知识分类学习论,创造力是由网络化的陈述性知识、相对自动化的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构成的,每一类型的知识都有相应的促进习得与保持的教学策略。以讲为主的方法,无法真正使学生掌握智慧技能和策略性知识。教师还要冲破教教材的局限,善于创造帮助学生学习的“学材”,以便把新知识整合到已有的经验之中。
  第二,学习氛围多元、开放,教师能包容学生不同的个性,能充分认识到学生智力发展的不均衡性。“多元”的课堂教学文化在实践中必然与“开放”相联系。在开放的课堂教学文化中,师生呈现共同成长的轨迹。
  第三,师生拥有适当的对于创造性本身的看法,给予智育之外的其他创造性人格特征以同等的重视。学生的创造力必须使用正确的方式进行培养。
  基础教育阶段是促进个体创造潜能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形成关于创造性教学的共识非常重要,因为,科学的创造性培养方法只有被教师和学生所接受并内化为自觉行动,才可能转变成为实际的课堂教学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