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减负增效 规范创新 让作业促进学生成长

本报通讯员 刘永平 李莉 李忠鹏
  作业是常规教学五大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长期以来,学生作业普遍存在形式单一、总量超标、难度过大、重复训练等问题,作业负担比较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在新的课程理念中,作业不仅仅有巩固“双基”、训练能力的作用,还有张扬个性、培养创造精神、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这对教师的作业观念、传统的作业内容和作业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业改革和创新势在必行。
出台政策,指明作业改革方向
  为了做好“减负增效”这篇文章,烟台市教育局决定从课堂建设、作业改革入手,在强力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课堂建设的同时,重构作业基本内涵,完善作业管理制度,深化全市中小学作业改革。
  早在2007年,烟台市教育局就开始下作业改革这盘棋了。市教科院印发了《关于在全市小学、初中实施作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全市共推选出小学39处、初中36处进行改革实验,提出“控制总量、降低难度、优化设计、提高效率”的工作方针。
  2012年5月,市教育局印发《烟台市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若干规定》,分小、初、高三个学段,分别对家庭作业进行规范,要求学生作业“限量、分类、全批全改”,严禁布置惩罚性作业,严禁进行“题海战术”,严禁让学生家长代批作业等等。9月,市教育局又出台了《关于建立中小学课外作业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的意见(试行)》,明确要求县(市、区)中小学校建立中小学作业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11月,市教科院印发了《烟台市初中作业基本规范(试行)》,详细列出作业管理和作业实施方面的具体内容,并列出具体的考核细则,作为对学校和教师进行监测和考评的依据。
    烟台市教育局副局长徐建敏说:“作业负担重是教育内部必须解决好的问题。教育工作者要站在对学生健康发展负责的高度积极推进作业改革,努力办好轻负担、高质量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中小学教育。”
赢在制度建设和规范操作上
  在全国地级市中,烟台市首先建立了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部门参与制定并负责管理和实施的《烟台市中小学课外作业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试行)》、《烟台市初中作业基本规范(试行)》,在制度建设和规范操作的层面上推进作业改革。烟台市作业改革采取行政、教研“双轮驱动”策略,县(市、区)中小学校行政监控以“控制作业总量”、“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为主,教研推进的重点是“优化设计”、“增加作业实效”,让作业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作业监测、公告和问责制度作为一种制度要求,对作业改革起到了推进、规范的作用。作业监测的主体是市、县教研部门,监测的内容为作业总量和作业布置与设计,监测的方式为随机抽查和集中监测,每年一到两次并形成制度,其中市级教研部门每学年对中小学进行一次集中巡查,巡查面达学校总数的1/8以上;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通过一定的方式向学校、教师和家长告知学校的课外作业监测和布置情况,接受学生、家长和社会监督,形成作业公告制度;问责制度分市、县、校三级具体落实,对违反作业管理各项规定的,对布置作业超时、超量、不批改或布置惩罚性作业的,视情节给予批评、通报。
  烟台市的作业改革有一条底线、三个要求。一条底线是作业总量不能超标,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三到五年级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1小时,中学作业不超过1.5小时。三个要求:一是作业有层次性,必须分“必做”和“选做”,必做部分要全批全改;二是不得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得让家长代批代管作业;三是鼓励作业创新,作业形式和类型要丰富多样,除书面作业外,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作业,布置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小组合作探究作业以及个性化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为了增加作业改革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烟台市确定了作业规范。规范的基本内容是控制作业总量、优化作业设计、精选作业内容、创新作业形式、精心批改作业、规范作业资料六项;为保证规范的运行,确立了四项基本制度,分别是作业备课制度、作业审查备案制度、作业监测制度、作业公告问责制度。有了作业规范,学校尤其是教师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就有了“杠杠”,作业改革的可操作性大大增强了。
  作业基本规范,杜绝了作业布置的无序化状态,学生的作业量和作业时间处在合理范围内,家长、社会对作业的意见明显减少,社会满意度大幅度提高。2012年6月,山东省教育厅下发《关于普通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调查情况的通告》,在“作业量”项目中烟台市小学、初中比例分别为72.10%、61.2%,符合规定;2013年11月,全省普通中小学课业负担调查结果出炉,烟台市相关指标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市中小学课业负担相对较轻。
让作业成为素质教育的“助推器”
  控制学生作业量不是最终目的,在减轻过重作业负担、提高作业质量,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才是根本。
  作业改革使巩固性作业、拓展性作业和动手操作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得到合理整合。如:莱山区初中“诵读《弟子规》孝心实践作业”、牟平区实验中学“环境保护调查”作业、海阳行村一中“测试土壤酸碱性”作业、龙口市实验小学“自编书”作业、芝罘区工人子女小学“自编课本剧”作业,以及牟平区观水中学等丰富多彩的作业,促进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
  今年6月,烟台市教育局出台《烟台市中小学优质课程资源建设工程实施方案》,“作业设计”被纳入“教学类”和“评价类”课程资源,要求各学科依据课程标准和素质教育目标,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实际设计出科学合理、有创新性的作业。这标志着烟台市作业改革进入“以学科发展为平台、注重创新和内涵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