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滨城区逸夫小学开发吕剧剪纸校本课程

 本报讯(记者 崔方锋 通讯员 杨淑君)滨州市滨城区逸夫小学把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其开发的吕剧和剪纸校本课程,集中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受到省内外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
  吕剧是山东的代表剧种,发源于滨州博兴,迄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当流行歌曲风靡校园、影视歌星成为校园新宠时,曾经盛行山东大地的家乡戏却慢慢地在学生心目中成了陌生的音调。谈起吕剧的传承,逸夫小学校长边兆林感慨万千:“吕剧凝聚着几代艺人的心血,弘扬吕剧艺术,让新一代了解和熟悉家乡特有的艺术形式,把本乡本土的传统文化在校园传承下去,我们有责任。”
  2005年6月1日,逸夫小学聘请滨州市群艺馆国家一级演员石连山先生担任辅导老师,在三、四年级正式开设吕剧课,并结合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编写了校本教材《吕剧》。课间,校园广播里时常播放学生的吕剧唱段,哼唱几句地道的吕剧成了学生的家常便饭。
  学生们在感受家乡戏曲与民间艺术魅力的同时也获得了快乐和荣誉。根据成语故事《拔苗助长》改编的吕剧课本剧《二百五》及吕剧《马大宝组合》在市文艺展演中均获一等奖;校本教材《吕剧》被中国教育学会组委会评为“优秀校本课程资源”。
  剪纸艺术是我国政府向联合国首批申报抢救和保护的民间文化遗产项目之一。逸夫小学在对国家级课改实验区实地考察和对当地文化资源研究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滨州剪纸为校本课程,并编写了教材《剪纸》。2002年9月始,在二至六年级开设剪纸课,并聘请了滨州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张洪庆先生担任辅导老师。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主动搜集与剪纸有关的作品及资料,学会了观察与审美,剪出了兴趣,剪出了能力。剪纸课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鸟兽、花草鱼虫等精美图案如同魔术般信手而出。精选出的作品用来装点教室,悬挂于走廊,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为逸夫小学带来了勃勃生机。学生的剪纸作品在各级各项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奖,张晓焕老师创作的《盛开的牡丹》在滨城区创新教育活动中获一等奖。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已成为逸夫校园的一枝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