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科技创新意识植入学生心灵

本报记者 李晓
  今年9月,青岛市市北区青少年科技实践基地科技辅导员李大彤一举拿到了“智力组合玩具点单元”等4项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在科技实践基地老师的指导下,青岛第二实验初级中学学生冯瑞宁的“树木防冻罩”、曲 淇的“记忆书签”等百余项国家科技专利接连涌现。近3年,青岛市市北区在青少年科技教育领域开创了百花争妍的局面,先后获得百余项国家、省、市科技荣誉,学生获国家、省、市科技比赛的奖项数以万计。
做好“顶层设计”
  青岛市市北区将青少年创新素养提升纳入区域教育总体发展规划,积极倡导“科技让每个学生‘动’起来”的教育理念,启动实施了《市北区中小学科技教育三年行动计划》。
  记者了解到,市北区以“一主两翼”的科技教育活动运行模式为主导,确立了科技活动在培养学生创新素养、创造意识、创客品质中的主导地位,将青少年科技指导基地和青少年科技实践基地作为活动开展的“两翼”。该区借助市少科院、青岛理工大学等单位的技术力量加强指导,依托区青少年科技实践基地推动各学校充分挖掘科技潜能,打造了青岛嘉定路小学“嘉意新科技俱乐部”、青岛启元学校“E度空间科技社”、青岛北山二路小学“炫彩科技社”、青岛第五十中学“头奥漫游社”等校级科技品牌社团。“我区以青少年科技实践基地为技术核心组,实施了整体项目技术跟进、走进校园提升跟进、特色项目重点跟进、整体研究全年项目推进策略。”市北区教育局局长柴清林介绍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全区学生科技教育活动的参与率达100%。
打造多元活动体系
  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挑战吉尼斯”是一项非常有趣也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市北区将常规性的航海模型、航空模型和车辆模型竞赛赋予“挑战吉尼斯”的活动色彩,用数据记录水平,用智慧发掘潜力。
  “梦想杯”科技创新大赛同样深受学生们的欢迎。作为一项全面展示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性竞赛,该赛事成为市北区中小学生科技教育活动中规模最大、层次最高、最受学生欢迎的活动盛事。“这个赛事之所以深受欢迎,是因为我们坚持了‘三早’工作策略,即早谋划、早部署、早培训,让学校明确任务、行动到位。”市北区青少年科技实践基地主任李巍介绍说,他们在比赛期间还邀请了全国、省、市知名专家现场把脉,一对一指导。
  在第36届世界头脑奥林匹克创新大赛决赛中,青岛大名路小学在“释放玻璃球的结构”竞赛项目中荣获世界冠军,青岛寿光路小学在“经历技术困境”竞赛项目中荣获世界亚军。截至目前,市北区已有8支队伍获得世界头脑奥林匹克中国区决赛一等奖。翻开市北区自主编写的《头脑锋尚读本》,记者也能感受到强烈的“头脑风暴”。这个以“头脑奥林匹克活动”为依托的读本,挖掘提炼了很多有市北区创意的头脑奥林匹克技术策略,也帮助众多学校在科技教育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走进“互联网+”时代
  伴随着国际教育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市北区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拓展也迈上了新台阶,进入“互联网+”时代。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期间,市北区第二实验初级中学接待了多国教育部长的到访,为他们现场展示了使用“微课掌上通”等手机软件进行互联网学习;青岛台东六路小学机器人社团进行了世界教育机器人大赛项目的操作展示,吸引了众多专家驻足观看。
  为推动学校科技教育特色建设,市北区携手中国科学院开展“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开展“走进科学院,走近科学家”、“求真科学营”、“科学家进校园”、“未来工程师”等系列活动。借助中科院高端科普培训资源,打造基于学校科技特色提升的项目,建设一批科技底蕴深厚、内涵发展持续的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探索区域整体推进科技特色学校建设的工作模式。青岛嘉定路小学、青岛顺兴路小学、青岛寿光路小学、青岛宁安路小学被授予“全国青少年科学调查体验活动推广示范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