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让一所职校华丽转身

本报记者 范宗武
“基础教育有高考,职业教育有大赛。”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对一所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会发挥怎样的作用?潍坊商业学校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案例。潍坊商业学校校长于建平对记者说:“技能大赛的举办,一系列备赛、参赛、评赛活动,将学校原来的‘养马式’教育教学方式,转变为极富挑战性的‘赛马式’新型办学机制。”“赛马式”新型办学机制让潍坊商校华丽转身,捷报频传。自2006年参加市、省、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来,学校共摘获金牌300多枚。2009年以来学校连续5年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中职组金牌总数第一名,2010年以来连续4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中职组金牌总数第一名。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金牌王”。
比赛与教学结合引来“万马奔腾”
  2006年参加大赛前,潍坊商校经历了一段办学的低谷。那时,学校办学的方向感不足,只满足于能把学生招进来、学生毕业后有工作干。师生很难体会到荣誉感,教师工作积极性不高,学生难以管理,经常有学生打架事件发生。国家开展各级职业技能大赛后,获奖选手备受推崇,被企业一抢而空,让潍坊商校的师生羡慕不已。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看到了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比赛没有天生的常胜将。潍坊商校师生参加大赛最初也经历过失败。用于建平校长的话说,是“屡败屡战”。初期参赛的失利并没有浇灭潍坊商校师生参赛的热情,反而让他们愈挫愈奋。潍坊商校看准了参加大赛是学校走出办学低谷的必由之路,就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于建平校长常给教师讲一个办学理念,职业技能的学习是一种动手能力的学习,不能搞成“养马式”,而要办成“赛马式”,要在比赛中提高学生学习的激情,形成一种“万马奔腾”的态势,让学生把技能学会、学熟、学精。
  学校会计系建立的“教赛结合、以赛促学”实训教学模式就是“赛马式”办学的典型范例。该系在教学中,把课堂小组赛、班级竞赛、全校技能比赛、市级技能比赛、省级技能大赛等各级比赛贯穿其中,做到“每堂课有评比、天天有总结、周周有比赛、月月有擂台”。教师精心策划每一次训练和比赛,并在训练中对每个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向学生提出了“以竞赛带动学习,以学习获取技能,以技能开拓事业,以事业成就人生”的目标。学生在“练一练,比一比,赛一赛,勇当擂主,成就技能人生”的竞争氛围中,学习热情空前高涨。与此同时,会计系创新学生考试评价制度,对专业基本技能课程取消常规意义上的考试,以技能比赛成绩或鉴定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
  实施“教赛结合、以赛促学”实训教学模式后,会计系学生的技术技能水平显著提高,参加大赛也从“屡败屡战”实现了“斩金夺银”。从2011年到2013年,会计专业学生在潍坊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取得20个一等奖和1个二等奖,居全市中职学校之首;在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取得10个一等奖和3个二等奖,居全省中职学校之首;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共取得5个一等奖和1个三等奖,居全省中职学校之首,在全国中职学校中名列前茅。
  学生的潜力是巨大而超乎想象的。在“万马奔腾、争创佳绩”的态势中,会计系学生赛出了令人惊叹的奇迹。2014年3月21日,该系杜巧和李金峰两名同学分别挑战30秒单指点钞和多指点钞两项世界纪录,并分别创造了30秒内单指点钞228张、多指点钞406张的新世界纪录。该成绩通过了香港世界纪录协会总部的复审。
  与会计系一样,学校各系各专业普遍开展了教赛结合的教学模式,并在结合中针对学生特点创造了许多新颖、高效、有趣的模式。物流系叉车专业发明了“叉车双人舞”训练法,即将一块叉车场地划分为正向反向两个训练区,分两组同时教学,以形成两组对比竞争、高效率的课堂授课。这一方法在教学中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竞赛中,兴趣盎然地迅速获取了安全意识、技术技能、正确面对竞争等素养和技能。
  在信息系计算机专业的编程必修课中,任课教师把学生最喜欢的游戏与程序设计教学内容结合起来,教学过程变成“游戏冲关”。最快完成教学目标的为本次的“冲关达人”,教师将其照片贴在墙上以示表彰,一周一挑战,一周一表彰。任课教师说:“学生们的眼睛亮了起来,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计算机专业的李兆勇同学原本是游戏大王,他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迅速地提升了自己的学习成绩。在每周的冲关中几乎都有他的照片。一个学期下来,他成了编程高手。毕业后,他顺利进入山东中迅网络传媒有限公司,现已晋升为山东中迅网络传媒有限公司泰安分公司总经理,月薪7000元。
最前沿的技术技能成为
扬鞭策马的目标
  潍坊商校把每一次参加大赛都视作与最前沿的技术技能的对接。学校没有把参加的大赛看成一项简单的赛事,而是将大赛看作技能交流的平台、创新检验的平台、业务提升的平台,将大赛标准视作技能教学的范本,认真消化,融入教学中。大赛结束后,学校各专业都会及时进行评赛,将所有参赛内容纳入专业教学体系,普及到所有教师和学生,作为下一步“扬鞭策马、勤学苦练”的目标。
  有了最前沿的技能技术标准,还要有一流的实训平台。学校在上级部门和社会企业的支持下,多方筹集资金4000多万元,建起了项目齐全、自成体系、全省一流的实训基地。90多个实训室,可一次性为学生提供2000个实训岗位,不仅完全能满足技能大赛的要求,而且基本满足了全体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需要。到目前,学校通过自建、校企合作等多种方式构建起了由实训室、实训基地、生产性教学工厂、校外实习基地和创新拓展工作室组成的“五位一体”实践教学平台。
在与技能大赛对接的同时,学校的另一只触角与实践前沿的企业紧密对接。学校发挥自身专业优势,与企业紧密合作,创办了集生产、教学、实训、实习于一体的田润物流公司、汉潍科技有限公司、电子商务公司、快递公司、美容美发公司等十余家实体产业,与省内外企事业单位建立了20多个校外大型实训基地和100多个小实训点。2008年,学校牵头成立了潍坊市现代服务业职教集团。集团现有51家大中型企业、10家协会、17所院校,有力推动了学校、企业和行业的联合发展。
校长于建平说:“中职教育,关键是让学生学到一技之长,而能工巧匠是他们最好的技术老师。”潍坊商校在师资队伍的建设中一个突出的亮点即是从社会上“挖”来了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充实到教学一线。季聿全老师是潍坊市制冷协会的会长,受聘组建制冷专业。他结合多年来在制冷行业工作的经验,重新设计了理论教材,规范了实训操作。他培养、带领的制冷团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4枚金牌,打破了制冷专业项目冠军长期被南方职业院校包揽的局面。美容美发、汽修、烹饪、眼视光等专业聘请了数十位行业、企业的一流技术能手。他们成为学校特色品牌专业的顶梁柱。他们给学校带来的不仅是最前沿的技术,更是推崇技能的价值导向。学校对这些优秀的技能型教师在待遇、福利、入党等方面都和在编教师一视同仁。
创新研发是拥有最前沿技术技能的不竭源泉。潍坊商校之所以能有大赛“冠军王”的美誉,其对新技术技能的创新研发是重要原因之一。
创新研发的基础是及时了解行业发展新动态、新思想、新工艺。学校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等方式促进教师专家型成长,支持鼓励教师参与各种专业学会当专家。目前,学校美容美发、物流、制冷、烹饪、电子商务、会计等专业的教师已经成为引领潍坊行业发展的专家。学校是全国物流、财会、美容美发、机械、烹饪等5个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会员单位和组长单位。美容美发专业教学团队编写了《护肤技术》、《香薰美体》、《化妆基础》、《美发技术洗剪吹》、《美容美发企业管理》5本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牵头编写了《山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美发与形象设计教学指导方案》,经山东省教育厅审核通过并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牵头编写教育部《美容美体教学标准》,于2014年4月底提交教育部审核。
着力培养德技双馨的“宝马良驹”
校长于建平和他的同事们不仅关心学生能否学到一项或几项过硬的技能,能否在大赛中拿到奖牌,而且关心学生幸福的一生。他们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能够成为驰骋职场的“快马”,而且成为德技双馨的“宝马良驹”。
成为德技双馨的“宝马良驹”,自信是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中职学校的学生在经历了考试的失利后最缺乏的就是自信。参加技能大赛,是潍坊商校给缺乏自信的学生开出的一剂良方。
2009年,已经读高二的岳玉杰同学从高中退学来到了潍坊商校,选择了制冷专业。开学后很长一段时间,岳玉杰不能适应学校生活,对学习不感兴趣,甚至有了退学的打算。班主任发现他的思想苗头后,就从培养他的兴趣和自信入手,让他参加了技能大赛集训队。在训练过程中,他吃苦耐劳,勇于拼搏,动作规范严谨。为了提高制作铜管喇叭口的速度,他用手快速击打胀管器手柄,导致手指经常处于肿胀状态。他在管路设计过程中还经常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自己的设计思路,和指导教师进行“较量”。
2010年,岳玉杰代表商校参加潍坊市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技能大赛,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接下来,他代表潍坊市参加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又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他参加省赛的录像成为兄弟学校训练的样本。2011年,他又代表山东省参加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电工电子“制冷与空调设备组装与调试”赛项,获得金牌。岳玉杰2012年毕业后,到山东华凌工程科技集团工作,现任项目经理,在业内已小有名气。
是潍坊商校让岳玉杰重拾了人生的自信。用他自己的话说:“如果我没有来商校,如果我没有遇上上我的这些老师,今天也许我还是一个在社会上游荡的迷茫青年。”
像岳玉杰这样靠参赛走上成功之路的例子不胜枚举。老师们说:“自学校组织大赛以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明显提高,基本杜绝了‘缺课逃学’的现象,多年不见的‘书立’又回到了教室,回到了学生的课桌上。学生们自发地购买专业书籍的现象又出现了。”学生通过各级大赛展示,体验到了上职业学校同样能实现人生价值。充满自信心的商校学生用一句形象的话道出了心声:“入学前虽唉声叹气,毕业后要顶天立地!”
与有些职业学校忽视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现象不同,潍坊商校十分重视学生对公共课程的学习,除按照教育部要求开设必设的公共基础课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基础、体育、德育及艺术课程外,还特别根据专业要求和将来对应工作岗位需求不同,专门开设一些职业素养课程。如会计、市场营销、电子商务、酒店管理等专业的学生对形体和礼仪要求较高,专门开设礼仪课程;有的专业为提高学生文化素养,专门开设书法、经典诵读的选修课程;信息系为提高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培养,专门开设拓展训练课程,广受学生的欢迎,在改变学生精神面貌和建立健康人格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学校还在公共基础课学习中引入比赛机制。学校在每年举办的系、校两级专业技能展示周活动中,也让学生展示公共基础课学到的技能,如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英语情境模拟大赛、摄影作品大赛、经典诵读大赛、合唱大赛、演讲比赛、计算机五笔打字大赛、体育各项比赛等等,其水平和规模丝毫不逊于专业技能大赛。学校团委、学生处配合学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组织举办各种社团30余个,如街舞社团、职业生涯规划社、书法协会、辩论协会、礼仪队、篮球队、乒乓球队、排球队、羽毛球队、跆拳道队、象棋社团、动漫社团等等,将文化素养教育延伸到课外。
学校将育人融入教学全过程,将“本色做人,出色做事,特色发展”作为校训,提出了“责任、知识、技能、经验”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完善了“职业认知、职场体验、职业实践、职业适应”四段式学生职业成长路线图,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在大力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今天,潍坊商校以大赛为龙头,带动学校教育教学的全面改革和推进,实现了向职业教育强校的华丽转身,值得职教界同行的学习和借鉴。正如山东省教育厅总督学徐曙光所说,潍坊商校是山东省职业教育综合性示范强校的典型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