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教义工:让青春的“红飘带”飞扬
发布日期:2015-05-16
来源:《山东教育报》综合版
浏览次数:1919次
本报记者 孙军
职业学校学生每人至少掌握一项专业技能。如果能发动他们利用自己的技能为社会服务,就可以帮助市民解决很多问题。日前,青岛市在全国率先开展“职教义工社区服务站”活动,组织中职学校学生走上街头,利用所学专业,为社区居民开设课程,把职教义工志愿服务拓展到社区教育,打造了青岛职业教育的“红飘带”。
搭平台
18所中职校汇聚“服务大集”
由青岛市教育局、市文明办主办的“职教义工社区服务站”日前正式启动。4月11日,一场别致的“服务大集”吸引了18所中职学校的师生。各学校分别设立了“职教义工志愿服务摊位”,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职教义工以精湛的专业技能为有需求的市民提供了50多个技能项目的服务,受到市民的好评。
“今天,学校把汽车直接开到了现场,向市民传授相关的汽车维修知识。”在青岛交通职业学校的摊位前,校长牟善伟告诉记者。学校还通过课堂培训的形式,为社区居民义务开设汽车维护与保养等课程。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在现场展示了“珠宝首饰秀”。同时,该校的义工发挥专业特长,为市民进行鉴宝、玉雕、血压血糖测量、亲子台历设计等服务。
凭着精湛、出色的技能,职教义工的服务吸引了众多市民观看。在青岛烹饪学校摊位前,几位社区大妈围着一名面点专业学生学习烧麦、花卷的做法。参加“服务大集”的市民王先生对职教义工赞不绝口:“职教生一般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但他们展示了职业教育的良好风貌。这次,我面对面地听他们讲授生活知识,很受启发。比如,青岛外事学校开设的西餐礼仪、西装穿着等课程就很好地体现了学校特色,对市民的日常生活也很有帮助。”
亮品牌
全年送200节课进社区
“现在,电脑走进了每一个家庭,因此学校开设的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很受欢迎。”青岛电子学校校长崔西展介绍说。该校建立了一支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职教义工志愿者团队,志愿者们定期走进学校周边社区,免费为居民提供电脑维修等服务。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职教义工目前已经开设了第一期的100多门课程。职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将这些课程送到社区中,以此体现职业教育对社会的价值。通过前期摸底和沟通,该市2015年“职教义工社区服务站”将为社区市民开设200节课程。这些课程涉及礼仪、生活常识、护理、理财、摄影等多方面内容。
“职业教育的特色是专业技能,义工是志愿者,所以职教义工就是专业志愿者。”青岛市教育局副局长王铨表示。该市计划到2016年基本建立覆盖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涉及参与广泛、形式多样、机制健全的职业教育志愿服务体系。另外,该市各中等职业学校都将组建一支具有一定专业水平的职教义工队伍,至少确定2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全市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中职学生将达到中职在校生总数的60%,注册志愿者的比例将达到30%。
树新风
打造高素质义工队伍
据了解,本次启动的“职教义工社区服务站”活动是在原有的志愿服务基础上,将职教义工志愿服务拓展到社区教育。各学校立足社区所需,开发职教义工社区服务专业课程,面向社区居民开展职业能力、生活技能等方面的服务,定期定点为社区居民送课。同时,为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充分利用寒暑假、重大节假日等时间节点,在社区公共场所组织职教义工开展志愿服务。
青岛旅游学校已专门制定了《学生志愿者服务中心章程》,提出了“以技能回报社会”的口号。青岛艺术学校校长李建刚表示,学校将加大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校内服务、社会服务的力度,提升志愿者的精神内涵。
“学校将学生参加职教义工的情况纳入德育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与评优树先、推荐就业等挂钩。”王铨告诉记者,职教义工在上岗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该市还建立了“全市职教义工联盟”,并设计、使用统一的标识、旗帜等;对接青岛市志愿服务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青岛志愿服务网,实行统一注册、统一管理和统一考核。这样做的目的是,打造一支懂礼仪、有爱心、高素质的职教义工队伍,树立青岛职教义工志愿服务品牌形象。
记者手记:职业教育首先要帮助学生成人成才,其次要突出职校服务社会的价值。青岛职教义工开展的志愿活动很好地体现了职业教育的使命,即“学做人”和“好成才”。
近年来,青岛职业教育发展势头迅猛,越来越显现出自己的优势,过去的“蓝领”技术工人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金蓝领”。在引领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的同时,该市鼓励学生积极开展社会公益活动,构建常态化的职教义工志愿服务平台,打造青岛职业教育的“红飘带”。
在为活动点赞的同时,记者也欣喜地发现,职教义工进社区为市民提供服务,会进一步展示青岛职业教育的累累硕果,让市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了解、认识职业教育。
联系电话:读者服务 0531-51756562,51756788
地址:济南市市中区土屋路3-1号(250002)
0531-51756739
受理时间为法定工作日 上午8:30-12:00 下午1:0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