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从小获得一两项一辈子受益的艺体特长

本报记者 苗成彦
    去年10月,临沂市罗庄区以山东省38个验收县区第一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验收。“罗庄区获得如此好的评估成绩,突出表现在城乡教育一体化中,将体艺教育配套设施、师资配置纳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实现了教育发展的基本均衡。”教育部督导团一位督学这样说。
  近年来,罗庄区坚持“立德树人、素养为重”的办学理念,不断深化课程改革,将艺体教育当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头戏,实现“德育与智育协调发展,健康教育与艺术熏陶齐头并进”的教育发展格局,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了实处。
“双节”联动 夯实基础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然而,传统教育存在着两个极端,要么拼命抓学生文化课学习,不重视体育和艺术;要么只抓所谓艺体特长,不重视文化课教学。早在2008年,罗庄教育人已敏锐意识到这是一块教育“短板”。2009年,该区确定“活动+课堂”作为素质教育的发展路径,旨在以“活动”(艺体活动)弥补课堂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即,该区制定出台了艺体教育普及计划,将音体美教学器材设施、师资配备等纳入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进行整体规划,投入经费每年按4%的比例持续增长。
    同时,该区将艺体教育的教学目标、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等要素以学生和教师为载体统整起来,整体构建起中、小、幼艺体教育体系。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找准突破口。我区把体育、艺术教育贯穿素质教育全过程,整体设计、统筹规划,确保体育、艺术教育健康发展。”罗庄区副区长王兆艳说。
    随着中小学艺体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该区相继设立体育节和艺术节,实施“双节”联动。规定每个节日活动每年举办一届,将活动贯穿教育教学整个过程。
    “每天锻炼一小时”、“竖笛进校园”、“简笔画进课堂”……该区中小学艺体教育从体育教学每一项技能、乐器教学每一种技巧、书法教学的一撇一捺等细节做起,逐渐培养学生的艺体特长兴趣,确保各学段艺体教育的分层递进、有效衔接。
专业引领 特色推进
  为了促进艺体教育健康发展,2009年,罗庄区将专业力量引入艺体教育,成立艺体卫室,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人是健全完整的,教育绝不应偏废。我们将艺体教育与人才培养体系并轨,使艺体教育和文化课学习统一起来,促进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该区艺体卫室主任尚金海说。
    为破解艺体教育师资短缺的难题,该区采取“选、培、聘”三步走的办法。第一步是取得区委、区政府支持,增加艺体教育师资,将大学毕业生选配到艺体师资急需学校。第二步是对现有艺体教师进行全员培训,整体提升专业素养。一是借助艺体名师资源,组建胡艳芝工作室、胡乃霞工作室、姜晓梦工作室等,对艺体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二是通过国培、省培高端培训等形式,对非专业教师进行专职化培养。第三步是聘请体育、艺术人才进校园,对师生进行体艺技能辅导和培训。
  随着艺体教育专业力量的壮大,该区根据学校实际、学段特点和学生不同的发展需求,启动艺体教育特色示范学校创建计划,将艺体教育纳入学校内涵发展重点。
  临沂第五实验小学以“慧心运动之星”、“慧心书法之星”、“慧心才艺之星”评选活动,促进了艺体教育的开展。临沂滨河明珠小学挖掘王羲之“书圣”文化资源,坚持17年开展书法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写字,规矩做人”,成为远近闻名的书法特色学校。
机制保障 均衡发展
    为确保体育、艺术教育项目的持续推进,罗庄区将艺体教育软硬件配备和艺体教学纳入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总体目标,不断完善中小学体育、艺术教育长效机制。
    据了解,该区将艺体教育纳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体系,并对体艺教育情况进行专项督导评估。同时,出台了艺体特长生“双线”录取的中考制度。规定体育、音乐、美术、书法等特长生一经专业考试达标,中考招生可降分录取,很好地发挥了艺体教育的导向作用。
    当记者问起艺体教师的待遇时,临沂册山中学校长李思栋拿出一张《罗庄名师评选推荐表》说:“汪华强老师是最近学校里评出的艺体名师。他是我校评出的第三位艺体名师。如今,艺体教师和文化课教师待遇一样,不仅能当班主任,也在名师、能手评选上优先。”
  “学段衔接、学科融合”,是临沂华盛实验学校艺体教育的做法。该校遵循艺术人才的成长规律,建构“三段一体、幼小衔接”的艺体教育课程体系,相继开发了20多门体艺教育特色课程,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需求。
    “艺体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不可或缺的链条。艺体教育须从教育起始阶段抓起,而不是等上了高中才开始培养。我们让学生从小获得一两项一辈子受益的艺体特长,是为学生幸福打牢健康与艺术素养的人生根基。”罗庄区政协副主席、教体局局长周广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