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门特色课程让学生“过足瘾”

本报记者 贾延芳
  济南市历城区济钢鲍山学校利用5年时间,开设50门特色校本课程,涵盖了艺术、体育、劳动技能、科技等四大类。多样化的选择不仅满足了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需求,也充分发掘出了教师的潜能。在今年的山东省特色课程评比中,该校荣获一等奖。
课程篇:发放调查问卷,学生自己选课
  济钢鲍山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009年由济钢集团企业办学转型到历城区政府办学。也就是从2009年开始,学校开始重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在开发课程之前,学校对全校近两千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学生感兴趣的主要涉及游戏、生活技能、电脑技术、运动、艺术等。
  “刚开始,我们也走了不少弯路,设置了一些像诗歌鉴赏、英语口语等与语数外学科结合紧密的课程,但是学生明显不感兴趣,选的人很少。后来,我们调整思路,把这些课程去掉,完全按照学生的兴趣开发课程。”校长尹学秀说。目前,学校已经开设选修课程50门,包含创意科技课程、强身健体课程、艺术涵养课程和劳动技能课程四大类。学校还开发了选修课程软件,让学生通过网上报名选修自己喜欢的特色课程。到了选课的时间,学生和家长半夜就上网选课,火爆场面始料未及。
教师篇:发掘教师潜能,借力家长破题
   课程选定了,授课教师就成了关键环节。
  该校有212名专职教师,其中很多人有兴趣特长。学校充分发掘教师的这些潜能。做完学生的问卷调查,学校又从意愿、潜能、培训方面对教师展开调查。调查完毕后,有100多名教师申报了校本课程。
  “我们的特色课程一部分是由教师来兼职。比如,茶艺老师就是一名语文教师。为了开设课程,学校还专门送她去茶艺馆培训。架子鼓老师是琵琶专业毕业的教师。她想组建乐队,并当鼓手,学校就让她专门去学习架子鼓,回来开设校本课程。”尹学秀介绍说。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由于受教师专业的限制,课程内容和形式都比较单一,课程资源不够丰富。这时,家长的力量就显现出来。“我们的家长来自各行各业,背后有着巨大的课程资源。学校邀请他们一起参与课程开发,丰富校本课程资源。经过宣传发动,共有50多名家长自愿报名,协助课程开发。而经过改造的学校两个校区,建设专业功能教室50多个,为课程开设提供了可能。”尹学秀说。
学生篇:50门校本课程奠定快乐基调
  每到周五下午,全校8个年级的千余名学生带着期待与兴奋,按照自己的选择,兴奋地冲进50多个专业功能室,去感受与常规课堂不一样的精彩。
  “老师,您尝尝,这是我做的披萨。”六年级学生马海萱端着自己亲手做的披萨,招呼我们过去品尝,“我还学会了做罐头、蛋挞、饼干……”马海萱自豪地表示,现在逢年过节,她都会在家里小露一手,收获了满满的惊叹和赞美。
    “我平时很喜欢玩游戏。看到人家设计出来的游戏人物和道具那么生动形象,我也很想设计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在技术教室里,正在用电脑设计楼梯的张泽群同学告诉记者,得知老师开设了3D设计校本课程,他兴奋不已,“当天晚上我一直守着电脑,直到确认自己选上了这门课程才放心。现在,我可以做出3D效果的杯子、手表等简单的物件。等学得深了,我就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卡通人物了。”聊起校本课程,每一名学生脸上都洋溢着期待与兴奋。